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成形手术前后髌股关节在站立位磁共振的表现,探讨手术对生物力学状态下的髌股关节产生的中期影响。
方法:共计25例于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单纯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并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参与本次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临床评估,并在术前、术后一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通过站立位磁共振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项目包括Lysholm膝关节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回旋挤压实验(McMurray征)、髌骨活动度、髌骨研磨实验(Clarke征)和股四头肌萎缩程度。磁共振影像学评估包括髌骨偏移指数、髌骨倾斜角和软骨损伤等级。比较髌股关节各项指标在各随访节点的变化。
结果: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回旋挤压实验(McMurray征)、股四头肌萎缩程度较术前水平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髌骨活动度和髌骨研磨实验(Clarke征)较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各随访节点比较,髌骨偏移指数和髌骨倾斜角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P<0.05),术后一个月的指标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等级随时间增长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者呈正向相关(Spearman=0.368)。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软骨损伤等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与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对髌股关节影响是动态变化的,髌骨位置在早期出现偏斜并在中期复位,尤其是当膝关节处于站立位的生物力学状态下。此外,手术后可能会出现髌股关节软骨的加速退变,但手术的中期疗效肯定,髌股关节功能满意。
方法:共计25例于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单纯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并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参与本次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临床评估,并在术前、术后一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通过站立位磁共振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项目包括Lysholm膝关节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回旋挤压实验(McMurray征)、髌骨活动度、髌骨研磨实验(Clarke征)和股四头肌萎缩程度。磁共振影像学评估包括髌骨偏移指数、髌骨倾斜角和软骨损伤等级。比较髌股关节各项指标在各随访节点的变化。
结果: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回旋挤压实验(McMurray征)、股四头肌萎缩程度较术前水平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髌骨活动度和髌骨研磨实验(Clarke征)较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各随访节点比较,髌骨偏移指数和髌骨倾斜角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P<0.05),术后一个月的指标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等级随时间增长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者呈正向相关(Spearman=0.368)。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软骨损伤等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与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对髌股关节影响是动态变化的,髌骨位置在早期出现偏斜并在中期复位,尤其是当膝关节处于站立位的生物力学状态下。此外,手术后可能会出现髌股关节软骨的加速退变,但手术的中期疗效肯定,髌股关节功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