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是凝结古代先者智慧的精华,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不可替代。中药是中医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质量是中医药产业稳固前进的保障。近年来,中药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各行业,导致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满足大众的需要,栽培品成为中药的主要来源。然而目前尚无严格、统一的种植、加工、炮制等规范,使中药质量出现许多问题。尤其近年来,各种外源性污染物在不同中药中不断检出,使中药的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了质疑。真菌毒素是其中一种外源性污染物,长期积累会损伤肝、肾,甚至出现癌症,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定。在储藏期间,中药受自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极易发霉而产毒素。因此,将中药储藏在适宜的条件下,对防止中药发霉、质变,中药品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障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以薄荷、陈皮、槟榔为研究对象,以药材的性状特征、含水量、有效成分含量及真菌毒素的积累为评价指标,将三种药材在不同储藏环境(高温高湿、低温低湿、常温常湿),包装形式(自封袋、牛皮纸、编织袋)中存放12个月,考察药材储藏前后的质量变化和霉变情况,以期找出适合中药储藏的环境和包装材料,为中药储藏规范的建立、质量的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不同储藏环境和包装形式对薄荷质量的影响建立了同时测定薄荷中8种有效成分(咖啡酸、橙皮苷、迷迭香酸、香叶木苷、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香蜂草苷、蒙花苷、香叶木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UPLC-PDA)方法;改良传统的QuECHERS法,并结合UFLC-MS/MS方法同时测定薄荷中的1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B2(AFB2)、G1(AFG1)、G2(AFG2)、赭曲霉毒素A(OTA)、HT-2毒素(HT-2)、T-2毒素(T-2)、伏马毒素B1(FB1)、伏马毒素B2(FB2)、桔青霉素(CIT)、玉米赤霉酮(ZAN)、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腾毒素(TE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以外观性状、真菌毒素、水分、药效组分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考察不同储藏环境和包装材料对薄荷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薄荷经过12个月储藏后,外观颜色变浅,气味变淡,无霉变和虫蛀现象;含水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低温低湿和自封袋中储藏的药材中的成分含量变化较小;所有样品中均检出AOH、AME、TEN和ZEN,此外,还检出AFB1、AFB2、AFG2、FB1和FB2,但低温低湿环境和自封袋中真菌毒素含量较低,因此建议薄荷储藏时首选自封袋为包装材料,低温低湿为储藏环境。2.不同储藏环境和包装形式对陈皮质量的影响以性状特征、含水量、有效成分(柚皮苷、橘红素、橙皮苷、川陈皮素和甜橙黄酮)含量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积累量为观测指标,采用UPLC-PDA方法和UFLC-MS/MS方法考察不同储藏条件对陈皮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12个月储藏后,陈皮外观颜色加深,无霉变现象,牛皮纸和编织袋中的陈皮都有不同程度的虫蛀现象,水分含量均增加,且超过药典标准,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尤其是橙皮苷含量在储藏后均不符合药典标准,且AFs均未检出,根据性状特征、水分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认为自封袋和低温低湿环境较适合于陈皮的储藏。3.不同储藏环境和包装形式对槟榔质量的影响采用UPLC-PDA方法测定槟榔中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和槟榔次碱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UFLC-MS/MS方法同时检测槟榔中11种真菌毒素,并观察槟榔性状特征和测定水分含量来考察不同储藏环境和包装材料对槟榔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储藏1年后,槟榔颜色加深、无霉变和虫蛀现象,水分含量增加;有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但低温低湿环境和自封袋中槟榔的有效成分含量减少程度最小;11种真菌毒素均未检出。建议可将槟榔用自封袋包装储藏在低温低湿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