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合唱飞快发展,其中包括大量带有岭南音乐风格的合唱作品的出现。有由“广东音乐”改编的作品(如《平湖秋月》、《彩云追月》、《雨打芭蕉》等等)有由广东民谣改编的大量童声合唱(如《月光光》、《落雨大》、《荔枝湾》、……);有由客家山歌改编的《落水天》;有由粤剧改编的《昭君出塞》、《荔枝颂》;还有带有南海渔歌素材的创作作品《南海小渔村》、《荔枝河》……其中,“广东音乐”又有被誉为岭南三宝之一,是岭南音乐的代表乐种。由其改编的合唱作品则是岭南音乐风格的合唱发展的证明和代表。因此,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研究价值。 “广东音乐”是属于我国岭南地区的一种民族器乐音乐,形成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清末广州市以及珠三角洲一代流行的“过场”——“又名宝字,即丝竹乐队当无唱曲时,各弦合弄之谱也。”因此广东音乐改编合唱的作品是属于器乐音乐改编合唱作品的范畴之内。 本文首先介绍了由“广东音乐”改编的合唱作品的定义,“广东音乐”的时代背景以及由其改编的合唱发展现状。把本文要研究论述的内容的客观现实作了报告和分析。接下来再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概括总结了由“广东音乐”改编成合唱作品的特点,并在这些作品中初步归纳出旋律、填词、虚词的运用三方面特点进行分析对比。第三章是选用了三首比较有代表性质的作品从合唱指挥的角度进行剖析,并作了较详细地排练方案和指挥技法的设计。当中涉及到了排练中的针对性练习曲的选用、声部层次的安排、作品结构布局的分析、难点重点的划分、指挥技巧的各种运用、钢琴伴奏的弹奏提示等等方面内容。最后总结章节是围绕着如何发展和推广由“广东音乐”改编的合唱。主要是从作曲、指挥的主观作用和合唱团的精致化演唱三方面对这些作品的艺术化作用来论述。并展望由“广东音乐”改编的方式向带有“广东音乐”风格的创作合唱音乐的新方向。 广东音乐属于我国民族器乐音乐的一种。在音乐创作中,其一方面继承优秀传统,另又大胆地借鉴外来作曲技法,逐渐形成了富有特点的旋发,结构和音响色彩。这种富于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民间器乐音乐当中有许多优秀乐曲近年来开始陆续被选材,提炼,或者直接挪用到合唱作品中,焕发另一种新鲜的面貌。如《听泉曲》(改编自广东音乐《雨打芭蕉》),《龙舟飞歌》(改编自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平湖秋月》(改编自广东音乐《平湖秋月》),《彩云追月》(改编自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春天到》(改编自广东音乐《步步高》)等等。无论是在广东音乐其本身的音乐性的保留上,还是在改编后合唱音响色彩的丰富化上,以上这些优秀的改编作品都是中国合唱艺术多样性,民族性发展的又一成功的尝试。 广东合唱的发展离不开富有岭南音乐特色的作品的创编和创作。有好的社会大环境,有了好的合唱团,有了好的指挥家但却没有好的属于自己地方特色作品也不能发扬广东合唱的特色;要想广东合唱繁荣起来就必须要同步地使富有岭南音乐风格的合唱作品创作繁荣起来。将“广东音乐”改编成合唱是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但不是最终的途径。改编的主要目的除了为了保留传统,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吸收再加以运用。通过改编经典的“广东音乐”作品,作曲家和指挥家将吸收大量的经验和心得,从中摸索出其中门道,为独立创作出带“广东音乐”风格甚至岭南音乐风格的作品作扬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