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non-continous text)是一种文本形式,它是指形式上不连续,意义上相关或相反的块状材料。它最早见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阅读素养”环节,随着2009年上海学生参加PISA测试,非连续性文本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直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非连续性文本纳入课标的范畴,开启了全面探索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道路。从2017年9月开始,教育部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在大陆地区统一推行使用,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相关研究,才揭开了新的篇章。基于此,笔者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出发点,调查并研究其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情况。本研究借助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部编本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搜集和整理。在深度剖析问卷结果的基础上,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原因。又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对部编本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希望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献上一份力量。本研究包括三章。第一章是部编本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概述。先概括并总结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再将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划分为清单类、图文组合类和文段组合类;然后对部编本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表格;最后分析了其教学价值。第二章是部编本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的问题主要包括概念认识不清、教学态度淡薄、教学内容有局限性、教学低效;学生的问题包括对非连续性文本知之甚少、学习主动性不足、阅读难度大、缺乏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未充分辨析和研究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观念的功利性、课内外延展性不高、缺乏科学的教学方式的指导。学生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未系统地接触和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缺乏学习兴趣、阅读方式不当、积累和训练不足。第三章是部编本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探析。主要包括充分研究非连续性文本,把握学术前沿;树立正确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观念;将非连续性文本向内深挖,向外延伸;建构科学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系统地了解非连续性文本;激发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强化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积累和训练等。总之,基于刚刚投入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挖掘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探索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加以解决,通过全面把握学术前沿、课内外勾连等策略,不仅可以提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效果,实现新课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提出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非连续性文本运用能力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