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能源消费而排放的CO2数量迅猛增长。因CO2积累而形成的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失衡问题正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O2排放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储碳器”备受关注,而且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森林碳汇效益是最经济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方式之一。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我国的森林碳储量已经达到78.11亿吨,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预计到2020年,森林蓄积量将会增长13亿立方米。因此如何有效地将森林碳汇服务价值纳入我国的CO2减排市场机制中,降低社会CO2减排成本将是非常关键的任务。森林碳汇服务价值市场内部化必将提高市场各部门的生产成本,对各部门减排成本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如何为森林碳汇服务定价,兼顾各市场主体的CO2排放数量,使得各市场主体在CO2减排约束下重新实现市场均衡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意义一方面以森林碳汇影子价格为森林碳汇价值补偿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森林碳汇影子价格为碳税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角度。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本文以碳税政策为切入点,通过构建碳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体现碳税对市场主体各部门的影响,以2007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的数据基础,获得在初始均衡条件下,各部门CO2排放数量,具体包括市场各部门中间高碳能源投入的CO2排放数量,最终消费需求引起的CO2排放数量,以及进出口贸易引起的CO2排放数量等。第二,获得初始均衡状态下各部门的CO2排放数量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估算得到市场各部门的能源生态足迹。根据我国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与世界平均的生产性土地净初级生产力水平,以及考虑到我国森林立木的固碳能力,综合估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承载力。比较我国各部门的能源生态足迹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承载力,结果显示我国各部门的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总量超过了碳汇功能承载力。因此,我国的能源消费是不可持续的。第三,在初始均衡状态下,本文通过构建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承载力约束下,市场各部门通过恢复森林碳汇生产力活动,实现新的市场均衡状态。其中以林业部门生产森林碳汇的技术系数为基础,构建扩展的投入-产出技术系数矩阵求出市场各部门的扩展技术系数,从而求解在新的市场均衡状态下,市场各部门在碳汇功能承载力约束下的产出。这一产出又可以具体细分为碳汇功能承载力下的约束产出以及为补偿碳汇功能承载力的额外产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碳汇功能承载力约束下,农林部门总产出量相比较原均衡产出量大幅增长,其他部门都大幅下降,低于原产出量的30%,各部门为恢复碳汇功能承载力而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与资本要素。比较碳汇功能承载力约束下的市场各部门均衡价格与初始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各部门产品价格差异,价格为负可认为该些部门提供了碳汇正外部性,如农林部门。相反价格为正则体现需要为消费碳汇功能承载力而支付成本,如能源部门。将市场各部门在森林碳汇功能承载力约束下的均衡价格与原均衡价格差异定义为森林碳汇影子价格,而且以市场各部门在森林碳汇影子价格补偿下的市场总福利保持不变,那么得到2007年我国森林碳汇影子价格的市场成本为907元/吨CO2。第四,以不同碳税税率模拟了森林碳汇影子价格对市场均衡的影响。通过比较碳税税率为0.5%和1%,以及2%的森林碳汇影子价格对原市场均衡的冲击,可得当碳税税率为1%时,森林碳汇影子价格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最小。在碳税税率为1%时,大多数部门总产出下降了,真实GDP也下降了,劳动要素,资本要素的投入量也减少了,CO2排放量也大大降低了,相比税率为0.5%以及2%的情形下,劳动要素在各部门的流动性比较强,城镇、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也随着价格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因此,相比较而言,1%的碳税税率较好地模拟了森林碳汇影子价格对原市场均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