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龄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我国部分幼儿园也尝试设置混龄班,开展混龄教育。混龄班是由不同年龄段幼儿组成,不同年龄段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目标。混龄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当教师同时面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时,教师的教学行为无法建立在单一的发展目标之上,师幼言语互动行为更加复杂,这对混龄班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在国内外混龄班及师幼言语互动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混龄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行为进行科学研究。本研究选取西安市一所公办幼儿园中的2个混龄班(分别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6个同龄班(小、中、大班各两个)以及一所民办幼儿园中的7个混龄班(分别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作为观察对象。立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场,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作为研究工具,结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观察记录标准,实施非参与式观察和数据记录。对收集到的33次混龄班集体教学活动和10次同龄班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转录、编码,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作为观察数据的补充,研究针对观察过程中的某些行为或问题,对9位相关教师进行非结构访谈,并将混龄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各言语类别上,混龄班和同龄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混龄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结构上,教师言语与幼儿言语比值处于0.99-6.62之间;师幼情感氛围上,积极整合格比率高于缺陷格比率(2.13%>0.53%);教师教学倾向上,积极强化比率高于消极强化比率(8.50%>2.81%),直接影响比率高于间接影响比率(43.73%>21.38%);在师幼问答模式上,开放型问答模式比率高于封闭型问答模式比率(17.36%>7.84%)。(3)混龄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十类言语行为在教师教龄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提问言语”和“指令性言语”上,不同性质幼儿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讲授言语”、“指令性言语”和“幼儿主动言语”上,不同职称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纳幼儿想法”和“幼儿被动言语”上,不同教学领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混龄班与同龄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行为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混龄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行为呈现出重教师话语权,轻师幼平等对话;师幼情感氛围融洽;积极强化为主,消极强化并存;开放型师幼问答模式为主,封闭型师幼问答模式彰显的特点。(3)混龄班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同性质园所、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以及不同教学领域师幼十类言语行为出现的频率不同,互动情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改善混龄班集体教学活动师幼言语互动行为的不足,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研究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提出教育建议。对幼儿园提出建议:(1)幼儿园应该做好混龄班教师培训工作;(2)合理分配混龄班幼儿年龄段比例。对混龄班教师提出建议:(1)混龄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主体性;(2)创设积极教学环境,重视混龄班幼儿常规的培养;(3)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包括教师讲授言语要灵活多样、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和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