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高校多是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手段,考核是评价的主要目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促进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评价指标的设计随意性较大,评价数据的处理不够科学,缺乏对评价的评价。我国学术界虽然越来越重视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然而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论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收集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84所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指标量表及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的教务文件,利用SPSS软件对相同的指标进行频次统计,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指标)、数据的处理、评价的评价这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尤其对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期望找出有效而合理的评价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的特点,作为改进指标体系的参考。结论如下:1、谁来评价?应当以学生评价为主,其它多主体参与。被评教师也应作为的评价的主体。家长、用人单位等社会群体也应适当参与到评价中来。2、评价谁?教师是主要评价对象,不能完全以评价学生的表现来代替对教师的评价。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务管理的某些方面也应成为评价对象,硬件环境不应作为评价对象。3、评价什么内容?评价相对抽象的原则、素质、艺术等,有效性要差些。评价相对具体的方法、行为、技术,有效性要好些。评价指标应主要选择那些直观、具体、可测的,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选择直观具体的指标应反映那些非直观的抽象的内容,如原则、素质等。4、评价结果呢?评价数据的处理应尽量科学化,实际上从评价量表的编制开始就应该科学化。评价结果需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评价结果,使同行互相借鉴。评价,更应发挥其反馈、促进作用。5、需不需要对评价本身进行评价呢?事实上,这是目前高校评价工作所缺失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的建议。论文希望能在理论层面上提出一个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的初步思路,试图为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在实践层面上,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