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行为(Speech Acts)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已经成为语用学的核心理论。今天我们打开任何一本关于语用学的著作或文献,言语行为理论都是必不可少的。言语行为理论重视对日常言语意义的分析,特别重视对言语的使用条件即语境因素的分析,提出“通过说事来做事”的重要思想,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语言性质和功能的看法,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新天地。可以说,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已经成为20世纪一场重大的思想革命的标志。奥斯汀以后,塞尔(J.R.Searle)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建立了语用逻辑这一新理论,并对言语行为做了深入分析。他的研究证明,逻辑学的发展已经接受语用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往那种与人无关并且试图适用于一切人的逻辑理论已经有了根本动摇,无人在场的逻辑学已经变成了有人在场的逻辑学。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所谓直接言语行为是指:“直接说出施为性要达到的目的”。间接言语行为通常是通过一种言外行为间接地完成另外一种言外行为的情况。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依赖其他与听话人所共有的背景知识,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背景知识,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向听话人传达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本文通过言语行为理论来解释赞扬这一言语行为,并分为直接赞扬言语行为和间接赞扬言语行为分析说明。第1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各大辞典对赞扬的解释概括出赞扬的两个基本特征。然后说明赞扬是一种言语行为,分析了赞扬的构成要素。赞扬言语行为发生的背景、赞扬者的态度、赞扬者实施这一行为的目的、具备相应的话语实现方式。赞扬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对于某事物持有肯定的态度,对话语中的人或物好的方面实施直接或间接赞扬,积极肯定的评价行为。在言语行为中分析赞扬,将赞扬分为直接赞扬言语行为和间接赞扬言语行为。第2章从三方面分析了直接赞扬言语行为:这些赞扬言语行为具有直接性,从语义上直接表达赞扬。重点分析了赞扬语,根据赞扬对象分为运用于个体的人、物的赞扬和某些特定集团、组织的赞扬语。第3章间接赞扬言语行为中,没有带有赞扬标识的词语,具有间接性。根据语境,运用到语用策略。主要是通过双关语、反语、比喻等方面的策略来实施间接赞扬言语行为,对这几方面分析论证。其中通过分析比喻以及借代的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实施间接赞扬言语行为时,种种的不同点以及相似点,探索并分析二者的区别以及二者在于不同层面的联系。通过这些分析发现间接赞扬策略不仅具有丰富性,不平衡性以及对于分析这一言语行为存在着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方法。本论文是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赞扬言语行为,这是本论文的目的所在。有利于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赞扬言语行为,提高语言使用技巧,对人们的言语交际实践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