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钠离子电池的原料储量丰富,倍率性能和高低温性能也较好,成为应用前景广泛的二次储能电池。但是,由于钠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大,在嵌入-脱嵌过程中很容易破坏活性材料的物理结构,并导致材料循环稳定性能的下降,因此研究容量更高、循环周期较长的负极材料是研究钠离子电池的关键。在众多的储钠负极材料中,金属硒化物以较高的理论容量脱颖而出,然而其在储钠时也存在体积膨胀较大的问题,且电阻率较高,对电化学性能有所影响,因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钠离子电池的原料储量丰富,倍率性能和高低温性能也较好,成为应用前景广泛的二次储能电池。但是,由于钠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大,在嵌入-脱嵌过程中很容易破坏活性材料的物理结构,并导致材料循环稳定性能的下降,因此研究容量更高、循环周期较长的负极材料是研究钠离子电池的关键。在众多的储钠负极材料中,金属硒化物以较高的理论容量脱颖而出,然而其在储钠时也存在体积膨胀较大的问题,且电阻率较高,对电化学性能有所影响,因此,金属硒化物的存在较多的制备改进空间。根据上述问题,本文重点从杂原子掺杂,构建异质结构,进行空间结构设计等角度对金属硒化物改性,进而改善其电化学性能。(1)以硝酸锌、2-甲基咪唑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原料,通过静置法制备ZIF-8十二面体。在ZIF-8的基础上,进行Fe3+掺杂经进一步硒化制得Fe掺杂的Zn Se纳米结构(记为Fe-Zn Se@NC)。Zn Se具有较高的容量,ZIF的骨架结构能起到支撑作用,Fe离子掺杂能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电池的容量。当Fe(NO3)3·9H2O的添加量为10 mg时,Fe-Zn Se@NC的性能最优,在100 m A g-1下的可逆容量为310 m Ah g-1,在1A g-1下循环500圈后容量仍有280 m Ah g-1。(2)以硝酸锌、硝酸铁、二氧化硒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先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Zn Se/Fe Se2二元金属硒化物,该硒化物具有异质结构,与单金属硒化物相比其容量更高,证明了Zn Se/Fe Se2间的异质结构能提高电化学性能,并确定出Zn源与Fe源的最佳添加比例为1:2。在此基础上,复合石墨烯制备出Zn Se/Fe Se2-r GO复合材料,石墨烯能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并且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当石墨烯浓度为1 mg ml-1时,材料的容量最高,在100 m A g-1下循环100圈后的容量为587.1 m Ah g-1。(3)以氯化锌、铁氰化钾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原料制备Zn3[Fe(CN)6]2普鲁士蓝类似物(Zn-Fe PBA)作为前驱体,再通过硒化制得Zn Se/Fe Se纳米复合材料。其中,PVP作为分散剂能够调节Zn-Fe PBA的形貌和结构,从而影响Zn Se/Fe Se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实验证明当PVP的使用量为0.6 g时,制得的Zn Se/Fe Se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100 m A g-1下有549.0 m Ah g-1的可逆容量。这得益于硒化后的Zn Se/Fe Se保持了Zn-Fe PBA疏松多孔的结构,能缓解充放电过程的体积膨胀,且C-N键的引入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日益增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文献曾报道以聚丙烯纤维膜为基材进行乙烯基甲酰胺(NVF)表面接枝改性,制得高通量、高污染物吸附量、再生性能优异的吸附分离膜,显示出在水处理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但是,通过NVF的共聚物对基膜进行物理改性制备吸附功能膜尚未见报道,以PNVF分子链为两亲性活性吸附位点的吸附膜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滥用和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以含油废水为代表的低表面能、高粘附性污水的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世纪以来,,膜技术凭借其高效、节能和低成本等特点成为了先进分离和纯化技术的代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膜法分离含油废水,本质是在膜表面发生超浸润现象,构建抗污染的膜表面,利用污染抵御机制和污染驱除机制分离油水混合乳化液。其中,采用污染抵御机制,
在能源危机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高效的能源储存和输送已迫在眉睫。锂离子电池虽能提供可观的能量密度但制约于低功率输出,而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快的功率输出但缺乏高能量储存能力,使得二者不能满足人类对高能量、高功率的双重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储能设备。结合超级电容器快速的功率输出的电容型正极和锂离子电池高的能量储存的电池型负极的锂离子混合电容器,被认为有望作为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
为提高硫化聚丙烯腈正极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对聚丙烯腈(PAN)的硫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力图提高硫化聚丙烯腈材料中硫元素的含量。具体开展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研究了在聚丙烯腈(PAN)硫化反应体系中引入环化反应促进剂(硝酸镍、硝酸钴或硫酸铜),通过促进PAN的环化反应,提高结构规整度,增加产物中含硫量。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铜的引入可使产物硫含量提升到52.39 wt%,并在结构中形成Cu S。以其为正
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日益重视,海洋船舶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船舶在海洋环境中服役,遭受到各种腐蚀条件的作用与破坏。其中,空泡腐蚀由于是电化学腐蚀与力学冲击的综合作用结果,成为海洋环境中破坏力最强的腐蚀类型。镍铝青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防海生物污损性能,在船舶螺旋桨、海水泵等遭受空泡腐蚀的部位得到应用。但是,随着海洋船舶航行速度、工况环境、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发展新型耐空泡
热塑性聚氨酯具有可重复加工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交联网络结构是物理作用产生的,在高温下的模量低、耐热变形能力差,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提高聚氨酯的热力耦合性能,本论文采用高模量的短纤维如聚酰亚胺纤维和芳纶纤维,对聚氨酯材料进行补强,以提高聚氨酯的模量和耐热形变能力。主要工作如下:(1)选用不同长度的聚酰亚胺纤维,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酰亚胺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优化了加工
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技术是氢能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水电解过程中阳极氧析出反应(OER)具有动力学过程十分缓慢,能耗高等行业共性瓶颈问题,论文开展了超细钌铱合金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水裂解的协同机理研究。采用可控多元醇热还原反应体系,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分的钌-铱合金纳米晶电催化材料。通过合金中多种活性组元间的电子耦合效应、几何配位效应等有效调控手段,实现了酸性水中氧析出电催化性能的提升。论文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廉、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电化学能量存储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常用的金属锌负极存在枝晶生长、析氢反应、腐蚀反应等问题,造成水系锌离子电池存在库伦效率较低和循环寿命较短的问题。因此,开发简单高效的金属锌负极的改性方法并揭示其改性机制,对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成本低廉、富含丰富氮氧官能团的生物质衍生物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直接实现了金属锌负
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关键的一部分,其容量和能量密度对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影响重大。氟化亚铁(Fe F2)具有高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平台以及原料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Fe F2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会使电极结构发生塌陷,其放电产物(Li F)的导电性较差,这些都严重阻碍了Fe F2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开展了Fe F2纳米材料的合成、炭掺杂改性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CO2)已经导致了严重的气候和生态问题,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都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CO2RR)是一个缓解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降低大气CO2含量的有效途径,其电催化剂需要兼具低成本、高活性、高选择性等条件。酞菁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金属-有机螯合物,具有明确的金属-氮(M-N4)配位结构,易于合成,成本低,结构可设计,适合作为CO2RR催化材料。本文依托酞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