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听力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语言输出的前提。毫无疑问,英语听力在语言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英语课程标准》对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如此,目前听力的学习仍是高中生英语学习的难点,因而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也成为了学者们的焦点。语言输入理论为听力教学带来了启示。克拉申指出,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必须是学习者能够理解的输入,即可理解性输入。他还进一步指出,学习者的输入模式应为“i+1”,其中“i”为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1”为学习者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帮助下所能掌握的内容,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习得才能够发生和进行。根据克拉申的这一理论,预制词语组块,以其固有的结构和意义,便于听者理解,在英语听力中充当了“1”,这样使得听者更好地理解听力的内容。同样,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的理论也支持了预制词语组块在听力中的应用,他指出,在短时记忆里,一个人能够保存7+/-2个组块的信息量。由于听力的过程进行的比较快,听者在短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量会很少。因此,根据记忆理论的原理,增加听者在短时记忆中的组块容量会提高学习者的听力能力,而以预制词语组块作为记忆单位恰好能够增加记忆组块的信息量。本文以输入假说理论和记忆理论为依托,旨在探究出预制词语组块对增长词汇、提高记忆能力和听力中的预测能力的作用,从而探究预制词语组块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进而给英语听力教学以启示。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接下来为文献综述部分,总结了预制词语组块的不同定义、不同分类和各种功能,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听力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而阐述预制词语组块对听力的作用,随后阐述了论文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通过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依托实验班和对照班,作者展开为期四个月的实验研究,同时发放问卷和进行针对性的访谈,旨在搜集实验数据。随后进行的是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同时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比较。最后一部分进行总结,针对实验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希望能够帮助提高高中英语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