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法治新闻深度报道发展研究——以《南方周末》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mf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对法治新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治新闻的特征、功能、作用和发展轨迹上,同时对法治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等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但这些研究几乎都是针对法治新闻的总体概况而言,针对报纸类法治新闻深度报道的系统研究几乎很难查询到文本。法治新闻深度报道作为法治新闻的一个种类,研究它的特点、趋势、问题等发展状况,对于促进法治新闻整体良性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对中国的法治进步也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南方周末》在中国是一份令人高度关注的报纸,自创刊以来就一直重视法治新闻报道,是中国较早的以固定版面报道法治新闻的报刊之一。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设立了“法治”版面,并能够长期坚持不懈地去开拓更好的报道形式,较好地发挥了法治新闻在舆论监督和法治建设方面的功能,在为其赢得良好的口碑的同时,也为推动中国的法治新闻报道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此外,《南方周末》是一份周报,以深度报道见长,以该报的法治新闻深度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应该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中国主流报纸的法治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因此,本文以《南方周末》的“法治”版和头版出现的重大法治新闻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2000至2009这十年间的发展轨迹及其特点,并且考察这些变动背后的各种原因。在文章的最后,在考察了中国目前法治新闻深度报道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南方周末》对中国法治新闻深度报道的借鉴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法治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并回顾了法治新闻深度报道、《南方周末》及其“法治”版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文章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一节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南方周末》2000—2009年的法治新闻深度报道做了分类比较,分别从报道样式、态度倾向、报道数量与头版安排、报道地域、文本写作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挖掘这五个方面的变迁所呈现的趋势;第二节从“新闻专业主义”、“人文精神”、“舆论监督”“法治精神”.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南方周末》法治新闻深度报道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探讨了《南方周末》法治新闻深度报道流变的原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媒介自身因素四个方面。第四部分论述了目前中国法治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况及存在问题,并以《南方周末》法治新闻深度报道的优点和不足作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2002年,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的影片《入殓师》荣获了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成为当年的一匹黑马。这也是继1950年和1975年黑泽明因执导《罗生门》和《德尔苏·乌扎
期刊
随着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对个人用户“传者”身份的认证,人人传播的时代才真正到来。微信公众号更让个人有了掌握千万读者的可能;Instagram上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收藏爱好者展出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