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采用高位结扎配合激光腔内凝固术与高位结扎配合曲张静脉剥脱两种术式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并发症、复发情况及运动能力恢复情况的差异性,以探讨高位结扎配合激光腔内凝固术对于患者早期运动能力的恢复能否产生积极影响,以期对术后早期恢复运动能力需求较大的相关患者给予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本文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激光腔内凝固术,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切口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的疼痛分级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情况(包括术后第2、4、6、10、14天的未引起明显不适感的最大行走距离,术后第3、5、7、11、15天的未引起明显不适感的台阶实验级数)、术前及术后应激反应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随访6-12个月的复发率。结果:1.一般资料数据: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58岁,平均(46.05±7.62)岁;病程3~15年,平均(7.03±3.22)年;患肢部位:左肢21例,右肢19例;CEAP分级:c3级18例,c4级18例,C5级4例。根据选择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患肢部位、CEAP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研究结果:2.1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2.2疼痛分级: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前疼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分级,观察组在术后第1、3、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第7天的疼痛分级观察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术后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情况:2.3.1观察组术后第2、4、6、10天的未引起不适感的最大行走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未引起不适感的最大行走距离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2观察组术后第3、5、7、11天的未引起不适感的台阶实验级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未引起不适感的台阶实验级数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术前及术后应激反应情况: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前24h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的其他并发症情况如血肿瘀斑、隐神经麻木、下肢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样本数量较小,经统计计算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邮件、电话、微信、门诊预约复查等方式回访随访6-12个月,以6个月为第一阶段回访终点,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肢曲张静脉复发情况,随访期间内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复发。结论: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激光腔内凝固术式在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减少切口数量、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炎症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术后美容效果等方面具有相对较大的优势。2.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激光腔内凝固术可以明显降低术后7天内VAS疼痛评分,更有利于早期开展术后锻炼,有利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3.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激光腔内凝固术在术后短期(实验数据2-11天)内更有利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对于迫切需求尽早恢复运动能力的患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激光腔内凝固术是更优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