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珍珠是世界上首位以中国题材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首部英文全译本的译者。但长期以来学界的研究焦点基本局限于她作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成就与贡献,而她耗时近5年完成的《水浒传》英译本则不是被忽略就是受到“不懂”、“歪曲”之类的简单批评,一直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系统的高层次研究,成为赛珍珠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鉴于此,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及历史研究与汉英对比研究等领域的成果与方法,对赛珍珠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上的主体性、其翻译策略的真实面貌、以及她的翻译策略的文化、伦理和当下意义等作一全面的探索与研究,试图将一个完整、真实的译者赛珍珠的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并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理论视角与启示。全文内容分五章展开。第一章为引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基础、目的与内容、方法、范畴以及全文框架等。第二章研究综述主要解决研究基础的问题,内容包括:(1)赛珍珠研究回顾。指出赛珍珠在中美两国的接受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30年代——1940年代中期尽管不乏争议,但以肯定为基调;1940年代末——1980年代中期在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大背景影响下受到双方的排斥和冷落;1980年代末以降的“重新发现”和“历史地评价”。与这种大起大落情形形成对照的是赛译水浒研究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尤其是前两个阶段,基本无人开展翻译角度的专门研究;至后一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局面虽有所改观,但研究数量及影响相对仍严重不足,研究基调以负面评价为主,而且研究方法存在较大问题。(2)近年赛译水浒研究述评。承接前一部分关于赛珍珠翻译研究的讨论,指出近年来赛译水浒研究中存在着立论基础流于道德评判、论证方法以偏概全、理论视阈和文本研究匮乏等问题,并提出引入史学研究方法和拓展理论视阈、加强文本研究等解决方法。(3)后殖民理论概述。对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梳理,指出后殖民理论统一于对差异的关注与尊重、对主体权力与身份的关怀以及超越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倾向;后殖民翻译理论则致力于颠覆传统翻译观的霸权预设和倡导平等对话、揭露并批判翻译与殖民化之间的“共谋”关系、以及对译者主体行为的本体关怀。并对后殖民理论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的适用性分别作了探讨,指出赛珍珠翻译研究至少在理论论域、译者身份以及差异性翻译策略等三个方面适用后殖民翻译理论。第三章对赛珍珠的翻译主体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论述由两部分构成:(1)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理论探讨。首先阐述译者主体性的定义及内涵,指出译者主体性既有能动的一面也有受动的一面,而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片面夸大主体能动性、不加甄别地提倡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创造性叛逆”等问题,本质上并未脱离传统的二元对立研究理路;其次对神权和形而上学支配下的译者主体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西方翻译的宗教渊源使得“忠实”成为两千多年来翻译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翻译和译者也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工具”的烙印,处于受压制的边缘地位,而形而上学认识论的长期影响则使翻译及翻译研究长期困陷于对绝对“意义”的追求以及非此即彼的二元论争之中停步不前,译者主体从未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19世纪中叶以来哲学领域对形而上学的全面拒斥,尤其是解构主义对文本意义和作者权威的颠覆,译者主体获得了空前的解放,而后殖民翻译理论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译者主体性与后殖民理论的权力和差异诉求联系起来,通过译者的“抵抗”、“在场”或“可见”,使其成为文化干预的重要力量,并引入主体间性概念,避免片面张扬主体性可能导致的主观主义和唯我论倾向,从而在提升译者主体地位的同时,完成对主体性的重新确认和超越。(2)赛译水浒的译者主体性分析。赛珍珠的文化身份超越了单纯的地缘政治或种族范畴,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划为“美国人”或“中国人”、“白人”或“黄种人”,而应看到其身份的杂糅性,亦即“文化混血儿”特征;这一身份使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也使她常常处于身份焦虑与矛盾之中,对她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她选择《水浒传》,既是出于对原著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个人喜爱与推崇,但也有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考虑,而且在不同时期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矛盾和不一致;她的翻译策略总体上以原文为取向(异化),但译本中却又不乏与原文无关的陌生表述,甚至还有少数归化表述,等等,都与她文化身份的杂糅特征不无关联。除此以外,本节还以事实和史料为依据,对赛珍珠在原作版本选择、书名翻译以及文本操控等方面的主体行为的真实面貌进行了探索,揭示了译者主体动机及行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指出赛珍珠作为译者的价值在于:她在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自觉选择了一个“东学西渐”的翻译立场;在一个要求译者“隐身”的时代却选择了一个反抗强势文化的、“在场”的角色定位。第四章重点揭示赛珍珠差异性翻译策略的真实面貌。首先阐述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诉求,指出“和而不同”精神的核心本质,以及此种文化差异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即对异质话语的重视和对陌生化翻译策略的标举。其次,通过深入的文本调查,证明赛珍珠的陌生化翻译策略贯穿了词语、句法和篇章话语等三个维度,其中词语层面在语言上主要表现为字面对译、固定词语的“拆解”、词序及搭配的移植、与原文无关的陌生表述等,文化上则表现为原文时间语汇、姓名及称谓语、詈辞、用典及其他文化语汇等的直译,但无论语言还是文化,其中均有少量归化的译例;句法层面主要表现为原文并列句式、句内顺序、主体变换以及句子节奏等句法特征的保留和移植;篇章话语层面则表现为原文说书体风格和人物话语形式(直接引语)的保留。最后对赛珍珠翻译策略的文化价值、翻译伦理意义以及对当前汉外翻译的启示等进行了探讨,指出她的差异性翻译策略是对中国小说价值的肯定与弘扬,对于全球化时代和后殖民语境下的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她的这种超越了时代、种族及地缘政治等局限的、对差异的尊重态度,既为当代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诉求树立了榜样,也为当代译者树立了一座翻译伦理的丰碑;而在我国推动汉语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一背景下,她的翻译实践也在翻译的必要性、翻译选材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第五章为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及研究结论、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后续研究设想。
其他文献
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业务相关的灵活定价策略和用户资源使用行为及对资源评价反馈的计费模型:首先,基于设定的业务类别资源定价策略关联模块,获取针对特定业务类别的资
我国的学校管理心理学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起来的。学校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管理心理现象与规律。但目前它依然还处在从国外借鉴、
在企业中,为对审计对象进行真实的评价,审计证据往往是最主要的依据,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审计证据在审计报告以及处理意见的接受方面具有权威性的作用。本论文主要从三方面来
高新技术企业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用以鼓励其发展,而税收筹划是保证这些优惠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就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
对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而言,其服务对象是物质交换市场上的供需双方,他们的营销策略与一般的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都不同。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人物画相对于山水、花鸟画领域的变革步伐较大,其艺术语言的时代特色较鲜明。而当今,就水墨人物画自身的发展中,人们对关于描绘社
SURF算法用于遥感图像配准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更高的效率。但由于遥感图像通常包含较多的重复特征,进行配准时容易产生误配,导致拼接图像出现重影和不精确。针对该问题,运用G
针对某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反射镜组件进行研究,对比球铰支撑方案和柔性支撑方案下反射镜组件的面形精度,分析球铰支撑方案在抵抗微重力以及热环境变化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实际装配
传统学校教学设计与企业网络教学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契合点。二者都是为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企业网络培训注重的是短期内既得利益,具备
在社会生产活动当中,建筑施工历来是对土地、水、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最大、破坏最大的行业。而作为建筑工程中耗能量最高的机电安装工程来讲,在其施工过程当中逐渐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