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中国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在历史的巨大变革、新的社会环境的不断的冲击下,传统中国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世纪的艺术家的情绪表达,再加上西方等外来艺术的碰撞,传统中国画更是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不过幸好,中国的艺术家们格外坚韧,他们在这条前途未卜的路上不断的进行总结、分析、尝试,试图找出突破口,探索出中国艺术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其中,新工笔运动,则融合了现代观念和西方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对传统工笔画现代化的颇具意义的尝试。那么,新工笔的画者们所持有的作画观念是什么,作为“托物言志”的文人画的后裔,画者们的感情又是如何在画面中用主体物象进行体现的,以及,对这些物象的刻画又采取了什么相似的新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在经过了对毕业创作——《蟹》系列的长达一年的探索之后,我终于渐渐的,对这些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和看法。我认为,新工笔画对于传统工笔画的最大的突破,除了观念转化为了“对当下的思考”之外,在形式的表现上,它也有了自己的新思路。尤其,它对画面的空间、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形式语言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精心的制作,使得新工笔形成了它独特的,“对空间意境的能动的延伸”、“对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创新性的兼容”、“对灰色色调的偏爱”等的特点。相信,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新工笔画的艺术观念与艺术形式达到了精妙的匹配,成就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