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概念,“毒品”不是从来就有的。应该说,中国人普遍理解的毒品来自于晚清时期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作为近代中国最为重大的事件,使“毒品”第一次闯入所有中国人的意识中。本文拟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起点,将涉毒文学及影视作品(包括其他文化资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梳理,论述改革开放30余年来“涉毒”文艺作品的创作概况。本论文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绪论部分。先以鸦片概念引入,阐释鸦片战争前后人们观念中鸦片到毒品的转变,再分析其他社会科学对毒品现状的研究,并以新时期“涉毒”文艺代表作为例,结合现状指出研究不足。主体部分。第一章总述毒品与中国文学。先对“毒品”做一个整体性论述,再按照时间顺序,对唐朝以来每个阶段“涉毒”文学的书写状况进行概述。第二章具体探讨新时期以来的“涉毒”文学。将改革开放后的涉毒文学作品按照大致时间顺序,论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毒品书写。为了扩展观察面,笔者在该章中加入了对安徽省临泉县的实地采访资料,探讨了地方性“禁毒文学”丰富多彩的形式。第三章大致以时间顺序,论述新时期以来的“涉毒”影视作品,分析了大陆与香港“涉毒”影视的发展。第四章以新时期涉毒文艺的个案为例,主要分析了小说《红处方》在主题意蕴、情节构造上的成功之处,以及影视剧《玉观音》的几个版本,分析不同视角下改编的利与弊。结语部分。指出当代涉毒文艺存在的问题,总结全文,指出不足。笔者大致梳理了新时期以来的“涉毒”文艺作品,对涉毒文艺作品做了大量、基础的资料整理工作,但鉴于“涉毒”文艺问题的丰富性、复杂性,有待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