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特征的时空分异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都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发展提出了新的对策和要求,在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占比很大的赣南苏区,研究这一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赣南苏区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地区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研究区域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发展,本文构建了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0年赣南苏区各县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状态及其时空分异进行相关研究,然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5和2020年的耦合度、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2001~2010年赣南苏区的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基本以拮抗和磨合状态为主,系统耦合度处于0.430~0.500之间;(2)2001~2009年协调度均高于0.300,2010年协调度下降至0.255,此时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低度协调状态。10年间,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调和指数基本低于0.300,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还不强,有待提高;(3)通过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比较,发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相互依赖,由于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当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的发展背离了原来的变化趋势时,就会导致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协调度降低,因此,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发展并不一致;(4)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地区分布呈现一定程度的空间离散性,在一定年限范围内区域出现异质化发展,区域内各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方向并不一致,受系统内部各因素影响较大,生态与经济的耦合会出现波动,部分区域的耦合强度与协调程度水平发展不一致;(5)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得出2015和2020年的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为0.297和0.280,说明未来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仍旧较弱,倘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不发生质的改变,生态环境发展缓慢的特征将使区域内协调度得不到合理发展。本文还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针对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农村生态经济法律体系、改善农业生产强度、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等能够推进赣南苏区农村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其他文献
资本逐利,是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当代大学生日益成为社会最广泛、最强大的消费主体。人不理财,财不理人,面对高额的投资收益,大学生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投资有风
根据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变形特性,分析了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基于土拱效应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采用土拱效应比来反映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通过现场试验
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对辽宁地区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稻鸭共作种植模式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转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开启
河北省隶属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主产棉省之一。河北省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6左右,棉花纺织量占全国棉纺织量的1/4。棉花产业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柱产业,
现行的投资者决策理论主要研究各种参数不确定情况下投资者的动态决策最优解,很少考虑个体投资者能够通过学习行为提高自身投资决策能力这一事实。针对Brennan(1998)的动态决
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 ,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共识 ,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问题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
土地利用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土地利用规模的大小、类型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城镇的等级和功能,影响着城镇化的质量、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安全芯片为核心,构建低成本、高效率、易使用的信息安全通用平台,不仅对金融、军事等国家信息安全应用的敏感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企业和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国家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其中,旧村改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并且,不同地区的农村现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