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都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发展提出了新的对策和要求,在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占比很大的赣南苏区,研究这一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赣南苏区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地区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研究区域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发展,本文构建了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0年赣南苏区各县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状态及其时空分异进行相关研究,然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5和2020年的耦合度、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2001~2010年赣南苏区的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基本以拮抗和磨合状态为主,系统耦合度处于0.430~0.500之间;(2)2001~2009年协调度均高于0.300,2010年协调度下降至0.255,此时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低度协调状态。10年间,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调和指数基本低于0.300,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还不强,有待提高;(3)通过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比较,发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相互依赖,由于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当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的发展背离了原来的变化趋势时,就会导致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协调度降低,因此,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发展并不一致;(4)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地区分布呈现一定程度的空间离散性,在一定年限范围内区域出现异质化发展,区域内各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方向并不一致,受系统内部各因素影响较大,生态与经济的耦合会出现波动,部分区域的耦合强度与协调程度水平发展不一致;(5)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得出2015和2020年的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为0.297和0.280,说明未来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仍旧较弱,倘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不发生质的改变,生态环境发展缓慢的特征将使区域内协调度得不到合理发展。本文还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针对赣南苏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农村生态经济法律体系、改善农业生产强度、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等能够推进赣南苏区农村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