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现状,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绩效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回顾了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和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演进历程,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现状,指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本文建立了绩效评估框架,选取了三种类型五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自我持续性、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三方面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最后,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论文主要研究结论是:1、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变迁,忽视了农村金融主体的现实需求,未来的农村金融应面向金融需求,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为目标,并注重发展农村内生金融。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其中村镇银行的自我持续性较好,资金实力较强;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内生金融更能贴近农户的需求,其服务深度较好,但大多无法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自我持续性相对较好,但服务深度较差,“只贷不存”的制度安排严重制约其发展。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融资渠道、信贷模式和构建信用共同体等方式来提高机构的运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