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能引起多种动物致病的革兰氏阴性菌。现有研究表明,以全局调控基因crp或phoP为靶基因在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进行疫苗开发研究卓有成效。然而,在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对这两个基因的相关研究还相当匮乏,基于此,我们的研究结果如下:1、潜在基因的筛选鉴定:将潜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crp、phoPi:含两段潜在序列,分别命名为phoP1和phoP2)基因分别克隆至低拷贝质粒pYA3332后引入沙门氏菌相应突变株,利用麦康凯显色试验成功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crp基因,利用X-P平板显色试验和多粘菌素B抗性试验确定phoP2基因为真正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hoP基因。同时,制备了Crp和PhoP的兔源多克隆抗体;2、突变株构建:通过自杀质粒pYA4278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成功地构建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DY120818株crp、phoP基因缺失株。两基因缺失株均遗传稳定性良好。根据后续试验需要,基于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科穿梭质粒pMC-express,成功地构建P. multocida DY120818 crp基因缺失株的互补株;3、生物学功能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缺失crp基因后,菌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对部分碳源和氨基酸代谢能力改变;表型特征(外膜蛋白和脂多糖图谱)无明显变化,对鸭血清的敏感性显著升高,在雏鸭模型中通过口服途径和滴鼻途径攻毒,毒力分别较野生株降低了22倍和86倍;多杀性巴氏杆菌缺失phoP基因后,菌株的生长速度、代谢能力、表现特征和血清敏感性均无明显变化,在雏鸭模型中测定力通过口服途径和滴鼻途径攻毒,毒力分别较野生株降低了32倍和154倍;4、免疫保护力测定:雏鸭经滴鼻免疫P. multocida DY120818 △crp株活菌,或经口服免疫P. multocida DY120818 △phoP株活菌,用野生株攻毒,分别能达到60%和54.5%的保护效力。然后,采用P. multocida DY120818野生型灭活全菌菌体或外膜蛋白分别检测免疫后雏鸭血清IgY和胆汁IgA水平,均能检测到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粘膜免疫应答水平;5、转录组测序分析: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 multocida DY120818野生型,crp和phoP基因缺失株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以野生型数据为对照,分别在phoP基因缺失株中得到186个、334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包括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在内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转录因子phoP基因的调控功能得到初步了解。总之,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在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对全局调控基因、phoP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并在强毒株P. multocida DY120818中分别构建了crp和phoP基因突变株,鉴定了这两个基因对细菌生长、生化代谢、LPS和OMPs图谱结构,血清敏感性和毒力等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影响;测定了以上两个基因缺失株以活菌疫苗疫苗的形式免疫雏鸭后的免疫保护效应;更进一步地,依靠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基因突变株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多杀性巴氏杆菌中crp、phoP的转录调控功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