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内经》病因病机学说源流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存在着很大的研究空间,在某些领域甚至还无人涉及,因此通过对先秦及汉代医学文献、非医学文献以及《内经》之中相关内容的整理、研究,探寻病因病机学说形成及发展的脉络,填补《内经》学术史研究上的此项空白,就有着极其现实的学术意义。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搜集、整理出先秦、汉初有关病因病机方面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内经》有关病因病机学说的内容,分析其内在的联系;比较先秦、汉初有关资料与《内经》病因病机学说的内容,探求其学术渊源关系;整理后世医家对病因病机学说发展的内容,分析《内经》病因病机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及后人所做的发展;最后,系统整理出《内经》病因病机学说形成、发展、演变的脉络,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通过对先秦汉初大量古代文献、《内经》本身以及后世医家学术思想的研究,可以初步窥探到《内经》病因病机学说源流的概况。 在病因学说方面,分类方法上《周易·无妄卦·九五爻》中见端倪,《左传》、《墨子》、《列子·力命》逐步发展,《吕氏春秋·尽数》有更大发展,《内经》提出了更贴近临床实践的两种分类法,而在这两种分类法之间又存在着由粗略到具体的发展关系,东汉张机、晋代陶弘景义作论述,至宋代陈言提出三因学说,标志着中医病因分类方法的成熟。理论上“牛病起于过用”的思想渊源为先秦道、儒等诸家学说,在《内经》的某些篇章之间,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源流关系,并被后世《难经》、金元四大家、明清医家进一步充实发展。内容上,甲骨文已有记载,之后逐渐丰富,含义逐渐清晰明确,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但大多数病因概念和理论在《内经》中才逐渐成熟确立下来,在《内经》的某些篇章之间,有着认识上的连续性,存在着学术上的发展关系。《内经》病因内容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于“六淫”理论,《周礼》认识到病因来自外界,《礼记》、《管子》对“淫”已有所认识。《左传》首次提出了“六淫”的明确概念。《庄子》、《荀子》、《吕氏春秋》提出了湿邪、燥邪,从而完善了“六淫”的内容。但是,医和的“六淫”,包括了房劳和情志两种内伤病因,到《内经》,才明确提出了外感“六淫”的概念,并进一步提高了“六淫”的理论内涵。因此,外感“六淫”理论的发展有着一条在内容上由粗略到详尽、由简单到丰富,涵义上由模糊到明确,一步步发展完善的比较清晰的脉络。 情志病因方面,从《礼记》开始,在古代文化著作中都有大量散在的记载,对情志致病的认识逐步加深,《鬼谷子》起,开始进行理论总结,但少“悲”;《庄子》、《荀子》也总结了多种情志为患,但概念有重复之处;《吕氏春秋》第一次全面总结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