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杀虫剂对叶用莴苣抗氧化性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zhimi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基是生物体正常代谢的产物,但它含有未成对的电子,因此对生物体存在一定的危害。由于生物体自身存在能快速猝灭自由基的抗氧化系统,故通常情况下对生物体不会产生明显的伤害。人类可以通过摄入一些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品,以避免自由基过量对人体造成伤害。蔬菜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体内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由于蔬菜复种指数高、茬口多,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频次高、程度重,农药不可避免的大量、多次使用。目前,关于农药处理后,对蔬菜体内非酶类抗氧化物质的影响、蔬菜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变化,以及自由基的变化与农药残留量之间的关系等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选择叶用莴苣为对象,通过研究不同的农药、药剂浓度以及施药次数,对叶用莴苣体内自由基的变化和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以及自由基的变化与农药残留量之间的关系等,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农药使用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采用试剂盒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及施药次数的高效氯氰菊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的影响,以评价农药对叶用莴苣体内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用莴苣体内CAT活性升高、SOD活性下降,且升高和下降的幅度均随药剂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除低浓度施药一次处理后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升高外,中浓度和高浓度施药一次处理,以及低、中、高浓度施药二次处理,叶用莴苣体内的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均降低,表明高效氯氰菊酯能胁迫叶用莴苣体内产生过量的羟自由基,而其他自由基的产生则受到抑制,且胁迫作用随药剂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强。2.探究不同浓度及施药次数的吡虫啉对叶用莴苣体内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吡虫啉处理后,叶用莴苣体内CAT活性下降、SOD活性升高,且升高和下降的幅度均随药剂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吡虫啉能胁迫叶用莴苣体内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羟自由基的产生受到抑制,且胁迫作用随药剂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强。吡虫啉不同浓度施药一次后,莴苣体内的总黄酮含量升高,且升高的幅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施药二次后,低浓度处理的总黄酮含量升高,而中浓度和高浓度处理的总黄酮含量降低,且降低的幅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浓度施药一次后总多酚的含量升高,而施药二次后总多酚的含量降低,且升高或降低的幅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见,吡虫啉在推荐浓度下使用一次,会胁迫其体内产生过量的自由基,而高浓度处理(施药2次也可视为高浓度)则会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但产生和被抑制的是否只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3.采用水杨酸法、试剂盒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2种药剂对叶用莴苣体外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不同浓度和施药次数处理后,叶用莴苣体外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均下降,且下降的幅度随药剂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及不同施药次数处理后,叶用莴苣体内抗氧化物质的活性及含量、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趋于空白对照,但随着药剂浓度及使用次数的增加,其趋于空白对照所需的时间越长。两种药剂相比,高效氯氰菊酯处理的抗氧化物质(CAT除外)、叶用莴苣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恢复所需的时间较短。5.探究煮沸处理对施药后叶用莴苣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煮沸处理显著抑制了施用不同农药的叶用莴苣体外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的能力,且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施用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叶用莴苣,煮沸处理后,其体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下降25.02%-33.87%,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下降52.98%-59.13%、体外清除DPPH的能力下降42.35%-52.1%,由于高温处理对酶类的影响较大,由此推断,在叶用莴苣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的过程中酶类抗氧化物质起主要的作用,在体外清除羟自由基的过程中非酶类抗氧化物质起主要的作用。6.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处理后,在叶用莴苣体内的残留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在叶用莴苣中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从两种农药的消解动态曲线可以看出,吡虫啉在叶用莴苣中0-5d消解迅速,5d时消解率达到75.68%,5d以后消解较为缓慢;高效氯氰菊酯在叶用莴苣中0-7d消解迅速,7d时消解率达到76.41%,7d以后消解较为缓慢。说明两种农药在叶用莴苣中的降解特性有所不同。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在叶用莴苣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5d和3.98d,说明这两种农药均属易分解农药(半衰期<10d)。由药剂说明书可知,两种药剂的安全间隔期为14d;根据研究结果可知,随着农药的降解,莴苣体内和体外抗氧化能力均逐渐恢复,药后14d,恢复至空白对照水平。由此可见,2种药剂的残留量与药剂处理后莴苣的抗氧化能力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其他文献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储粮害虫,除直接造成的危害外,其成虫身上的臭腺能分泌含有苯醌致癌物质的臭液,使被害物产生腥霉臭气,面粉被害则结成
“情感内容并不仅是来自某种偶发性.”吴兆铭向美国《国际艺术家》杂志编辑珍妮费·琼解释道,他是如何将基于偶发性的情感与理性控制的决定相结合,使画面具有情调.rn吴兆铭的
期刊
倪元璐与颜真卿的书法都呈现出“尚奇”的风格特征,这一审美上的同构性不能简单归结为后学的继承.实际上,他们对“尚奇”审美理想的主张和实践有着多重原因.同时,挖掘倪、颜
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地方相继爆发了水稻细菌性褐条病,Acidovorax oryzae是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细菌,病菌中的六型分泌系统(T6SS)可能与其致病性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ClpB和ImpM基因
本文成功克隆了编码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芳基贮存蛋白及LSP-2贮存蛋白亚基的cDNA序列,对其表达模式做了分析,并研究了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寄生
生物因子诱导的植物抗病性是增强寄主抗病性的重要方法。与病毒相比,真菌、细菌弱致病菌及其诱导抗病机制的研究相对滞后。本论文以本实验室通过高温诱导在国内外首次筛选出的
机载LiDAR点云处理的首要一步是过滤非地面点云而保留地面点云。根据LiDAR点云的高程值在空间分布的不规则性。一种窗口迭代的克里金法被用来过滤掉地物对象点。首先,通过点云
小囊菌目是一类腐生兼寄生的微生物。小囊菌目建立以来,随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分类地位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作者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对小囊菌目的属,种
本研究针对杆状病毒感染幼虫后引起行为变化的“树顶病”探讨了相关基因通路对其的调控作用。通过对感染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的舞毒蛾三龄幼虫转录组数据分析和生测实
枸杞(Lycium barbarum L.)在我国有大面积种植,其果实、枝叶营养丰富,易受多种病虫的危害,枸杞蚜虫(Aphis gossypii)就是其中主要虫害之一,以刺吸的方式危害枸杞幼叶、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