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灵魂的拷问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事伦理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u365H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等。他不仅是伟大的作家,也是卓越的伦理学家。在作品中,他总是把主人公放在伦理困境中考验他们,让他们受尽煎熬和挣扎的痛苦,再浴火重生。  自由与善恶、自杀与杀人、怜悯之爱是陀氏作品的伦理主题。上帝赋予人自由之后,自由成为善恶的起点。人在自由之路上遭遇善与恶的岔路口。选择恶的主人公们经过受难又走向善,而他们走向善的过程就成了艰难的伦理净化。而像索尼娅、阿辽沙、梅什金等上帝之“善”的化身,他们用温情的怜悯之爱给走上歧途的人带去光明和温暖。  陀氏也是伟大的叙事艺术家,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阐述了他对自由与善恶、自杀与杀人、怜悯之爱的理解与思考。在他的作品中,全知叙述者与人物叙述者交替出现,全知叙述者以上帝的口吻想要建立他作为上帝的权威,但人物叙述者都有自己的伦理观念,他们在众声喧哗中肢解着全知叙述者的伦理旨归,形成了多声部的对话。陀氏特别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挖掘,他常常把人物的心理时间拉长,故事时间缩短,导致客观时间线索的模糊。陀氏对时间的另一个运用就是共时艺术,他善于控制矛盾集中爆发的大局面,在这样的场景中,众多人物七嘴八舌的为伦理问题争论不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对话性伦理。
其他文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文坛出现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新型的文学作品,其共同特征是把大容量的历史内容框限在较小的篇幅之中。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小型化史诗”或“大规模集成小说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其中短信业务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而且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已经覆盖全国,是目前较为稳定的移动通信网方式
在新时期文学演化的历史中,与现代性衍进的思想文化线索并行的,还有传统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它们相互激荡、相生相克。本文侧重考察新时期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及其影响,试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先秦时期是我国神话的形成时期,由于地域和人为的原因,先秦时期神话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流传系统,即北方历史化了的神话和南方原始性的神话。通过对北方文
为了较好的理解《无名书》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和创新之处,笔者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现代精神探索体小说。无名氏在追求精神哲学的强大动力下,融合借鉴了其他艺术种类的特点,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