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要度是系统性能优化的理论基础,在可靠性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重要度的定义均基于可靠度、系统结构与寿命分布。Birnbaum重要度从可靠度视角量化部件重要性。实际作业中部件的多样性、系统的复杂化,却使得部件或系统的可靠度难以估计,从而影响Birnbaum重要度的评价。基于实践的需要,从可监测的输出性能出发建立重要度模型。根据部件状态变化一个单位时,系统可用度的改变评价其重要性。在多态系统中,部件初始状态不同,重要性会略有差异。进一步为了规避部件状态的影响,对各状态下的重要性取平均,建立Birnbaum性能重要度模型。在二态系统中,部件只有正常工作到故障失效的退变,可以不用取平均。在数值分析中,则引入Lz-变换的方法。失效率作为描述部件可靠性的另一重要指标,却鲜少被用于重要度的研究。引入条件失效率的概念,推演其相关性质,建立失效率重要度模型。它以部件状态变化对系统失效率的影响,评价部件重要性。进一步,根据部件的状态将失效率重要度细分为:潜在改进失效率重要度,风险成就失效率重要度。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冗余分配问题,建立冗余失效率重要度模型。根据并联的冗余方式,从失效率的角度评价冗余分配的最佳位置。在数值运算中均由指数分布、韦布尔分布展开讨论。大多关于重要度的研究,均基于部件独立失效的假定。在相依部件系统中分别研究了,部件可靠性重要度与结构重要度的统计评价。采用Copula函数拟合多部件之间的相依性。从各类型重要度的刻画角度,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处理,建立相应的相关性失效下零部件重要度评价模型。对于复杂且实用的k/n(G)系统,运用可靠度计算与结构函数表征之间的等效映射,对相关性失效下的三类重要度评价进行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