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九八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势。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我国宣布对国民经济进行反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投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从事财政基建管理工作的公务员,我有责任对这一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国债的发展,介绍了国债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演进和历史的发展。国债做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其功能亦有双重性。一方面为财政支出筹集资金,这就涉及了国债与税收之间关系;另一方面国债做为一种“准货币”,这又就涉及到了流动性、利率以及对货币量扩张的影响。这是全文的出发点。国债的产生源于财政赤字。在古典的经济自由主义时期,国家的职能是非生产性的防务、保护社会公正和维持公共事务。这个时期国债被认为是有言的。当代宏观经济理论给国家调节经济找到了藉口,国债成相机抉择的手段,日益受到了重视。我国的财政理论自成体系,国债也只是在最近的几年才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第二章国债与税收,首先在古典经济理论框架下讨论了李嘉图的等价原理,并结合我国现实指出:做为组织财政收入的国债与税收,在经济效应上不是等价的。国债刺激了即期消费。做为实行扩张性财政的手段,国债是项支出政策,减税也是项支出政策,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我国在实行国债政策的同时,没有配合以减税政策,对此本文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国债投资效果及政策选择,主要分析了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首先在ISLM模型中,重新推导了财政支出乘数,指出由于利率的影响,挤出效应减弱了乘数效应。乘数效应不仅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打破静态均衡的分析,取消消费无限传递和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假设,进行更切合实际的研究,并引出了政策含义:国债资金应用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城市商品房建设。在本章的后半部分,主要是通过利率的现实作用,分析了挤出效应。得出的结论是国债投资不仅不具有挤出效应,反而因增加了投资预期,引致了私人投资。 第四章我国的国债政策,首先指出发行市场上由于期限结构,利率的原因,致使国债不能很好地发挥货币政策职能。其次,对国债规模进行分析,认为国债规模的指标数据仅是不同时期的经验;国债规模应考虑到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的因素。以及经济增长等动态,另外,与国债规模不断膨胀相关的还有体制上的预算弱化的原因。国债较之税收,更易于财政支出的扩张。引用布坎南的分析,这种扩张还有政治体制上的因素。 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某种意义的创新观点: l、对投资乘数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交易次数的传递在消费品与资本品上有差别,对消费品的投资更利于乘数扩张;同时投资于住宅建设有利于提高消费倾向,也利于乘数扩张。 2、对我国利率进行了思考,认为目前投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率的函数,而是由行政力量外生决定。同时投资的增加引起货币供求的紧张,致使利率上升。由此可以解释我国经济高增长时期利率总是居高不下的现象。 3、对挤出效应进行了思考,认为由于投资与利率的特殊关系门/I(r)),国债投资不具有ISLM意义上的挤出效应。相反,由于国债投资加强了私人投资的预期,反而拉动了私人投资的增长,具体地表现为非国有经济的增长。 4、对社会公众的国债心理预期进行了思考,认为社会公众对因国债发行而在将来要增加的税收负担的态度是淡漠的,和无所谓的。这一特殊的心理导致了现实的李嘉图原理的失效,从而国债更有利于现期消费的扩张。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主要依据了西方当代的宏观经济理论,特别是财政政策的理论,并把这些纯粹的理论的前提条件,暗含假设与我国经济现实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引申出不同的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