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模拟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342546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金山27、先玉335、伟科702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构建了基于生态效应的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形成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为日均温度、日最低温度、日较差、累积日照时数和平均日照时数(均为吐丝期到成熟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因子与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二次函数关系,并使用权重系数来进一步订正各气候生态因子对籽粒蛋白质形成的作用强度。进一步建立了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赤峰试验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57%,RMSE值为0.33%,通辽试验点绝对误差不超过0.45%,RMSE值为0.34%,萨拉齐试验点绝对误差不超过0.48%,RMSE值为0.33%,乌兰浩特试验点绝对误差不超过0.48%,RMSE值为0.33%,模型预测性比较准确。在连续观测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吐丝前氮素积累分配模型。模型检验结果为:通辽试验点玉米吐丝前叶片氮积累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21g/株,RMSE值为0.041~0.092g/株之间;茎鞘氮积累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07g/株,RMSE值在0.029~0.046g/株之间。赤峰、萨拉齐和乌兰浩特试验点玉米抽雄期叶片氮积累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16g/株,RMSE值在0.05~0.11g/株之间;茎鞘氮积累量观察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1g/株,RMSE值为0.04~0.07g/株之间。模型预测较为良好。  在吐丝前氮素积累分配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玉米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机理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玉米吐丝后叶片含氮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16%,RMSE值为0.061%~0.068%之间;茎鞘含氮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12%,RMSE值为0.047%~0.051%之间,通辽试验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不超过1%,RMSE值为0.564%。赤峰、萨拉齐、乌兰浩特试验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分别不超过0.57%、0.63%、0.61%,RMSE值为0.186%~0.336%之间。模型表现较好的预测性,具有一定的机理性。
其他文献
“万物启蒙”课程引万物入课堂,以世界为教材,建构起课程融合、空间融合、时间融合、师生融合、评价融合、跨界融合、文化融合,打通学科边界,探索一条文化启蒙的原生路径,获
期刊
植物的性型是由多基因协作控制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黄瓜的性型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发现,黄瓜的性型表达主要由3对基因(M/m,F/f和A/a)控制,F/f基因控制植株的雌性化程度,M/m基因
丛生竹是竹类植物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竹种数占竹类植物总数的70%以上,我国共有丛生竹16属,160余种,其竹林面积达80余万公顷。具有秆形高大、生物量高、成丛生长、生长迅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不同的外源氮磷钾组合,包括NPK组合、NP组合、NK组合、PK组合,在三江平原水田上的综合效应,包括对生物学效应及土壤肥力变
近年来菌根生物技术作为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正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菌根生物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具有相互选择性,即菌根对宿主植物的诸多功能因菌种、宿主植物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为确立紫花苜蓿的菌根接种应用技术提供依据,本研究将G.mosseae、G.aggregatum和A.delicata三个AM真菌接种于苜蓿王
低温弱光处理华北型津春五号、华南型沪杂六号、欧洲迷你型春秋王三个生态型不同的黄瓜品种,同时把沪杂六号和春秋王嫁接到4种南瓜砧木上,研究低温弱光逆境和嫁接对苗期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