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一个以大众传媒为生活主导的时代。大众传媒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使人们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转向和变化,同时也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大众传媒大张旗鼓介入文学批评空间,形成了文学版图内的另类风景。其介入批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组织文学评奖与策划作品研讨会;包装文坛新秀与缔造畅销书神话;炒作文学事件与制造文坛热点。作为一种新型文学批评范式和文学现象,“传媒文学批评”隆重登场并日益繁荣。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是面向“全体有批评能力的人”的批评。根据参与人数、批评风格及影响力来划分,传媒文学批评的批评形态主要有四种:其一是专家批评,即与传媒“触电”的批评界精英分子的批评,这类批评不可避免地打上学院批评的烙印;其二是编辑批评。文学编辑作为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视;其三是记者批评。记者身兼“把关人”和“发言人”的双重身份,他们对文学传播和文学阅读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四是草根批评,即与精英阶层相对的普通民众批评,现代传媒的发达,让草根一族也拥有了对文学进行批评发表意见的平台。可以说,草根批评的出现是传媒时代文学批评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相对于传统学院批评,传媒文学批评特色鲜明:它关注当下鲜活的文学现象和事件,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契合人们心理期待;它偏重挖掘“琐碎、细小、无聊”的题材蓄意炒作,迎合人们世俗的猎奇心理;同时,传媒文学批评又很好地继承了古典文学批评诗意点评的特性,无需鸿篇巨制,只言片语,直达精髓;传媒文学批评的互动对话性让“侯门深似海”的传统文学批评变得无限平等、自由,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传媒文学批评的兴起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和不可取代的价值。它使文学批评从一枝独秀到分流互渗,从单语独白到众声喧哗,造就了批评的狂欢时代;它把传统文学中受压抑的个体话语、小众话语、边缘话语带上了舞台,让批评回归了自然、原初的意义;它让作家、读者、批评家心灵沟通、身份共融,真正实现了接受美学家所向往的最高境界。同时,传媒文学批评的负面影响也非常突出。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浸染,曾经的正统、经典作品被习惯性地忽视,而揭露情色、隐私的作品则倍受青睐;囿于人情和圈子,批评界“捧评”现象盛行;功利心的驱使又让“骂评”泛滥成灾。当然,我们现在要对传媒文学批评做出一个深度评判,为时尚早。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怀着一颗宽容的心,认真呵护和培育这株新生的文学批评幼苗,为其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我们应该坚信,只要传媒文学批评寻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坚守自身独立品格,与大众传媒及学院批评积极合作、优势互补,在世纪嬗变的文化地平线上,它定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