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职业倦怠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化,职业倦怠现象在教育领域的存在和其严重性及危害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是一个最具压力的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如果教师的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教师就会产生工作倦怠。它的存在不仅给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疾患,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进而使社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幼儿教师是教师群体中需要面对年龄最小教育对象的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有很大影响。由于幼儿教师在教师群体中有其独特性,她们的工作任务比其他学校教师更为全面和细致,他们与中小学教师等相比职业倦怠成度更为严重。由于压力源的不同,压力程度的不同,引起职业倦怠的诱因、表现出的一些特点也有所不同。本文针对目前在乌海市主要存在的幼儿教师流失、转行、不安心从教等问题,选取乌海市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乌海市的各个地区的幼儿园中随机抽取了10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分,回收有效问卷96分,问卷的有效率为96%,以实证的方法对乌海市幼儿教师进行考察,了解到目前乌海市幼儿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状况,发现乌海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存在如下特点:1.乌海市的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2.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整体偏高3.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上存在显著的差异4.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上存在显著的差异5.不同幼儿园类型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上存在显著的差异6.不同班级人数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7.工资收入不同的教师在职业倦怠上存在显著的差异8.情感衰竭程度相对较高引起主要原因有经济待遇、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识、职称、年龄、所在园管理情况、幼儿园体制、班容量、工作量、师幼比例、专业成长规划、身体健康状况等。本文从三个维度七个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第一,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第二,提高社会对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第三,改善幼儿教师工作环境第四,提高幼儿教师准入门槛第五,努力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第六,建立公平、公正、自主开放的评价体系第七,合理优化幼儿教师岗位制度。希望通过以上研究能对乌海市幼儿园管理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启示。但是,由于本人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的限制,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动态的、过程性的问题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