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词是英语中出现最频繁的词素,但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英语中没有什么比英语冠词系统还能给他们造成更多的困难。国外对于英语冠词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国内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英语冠词语法功能的描述上,实证研究还是不多见的。因此,本文就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对于英语冠词的语义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发现名词不同的语义环境对他们冠词选择的影响。本研究在回顾相关文献后,根据Bickerton(1981)提出的对于名词语义环境依据特指([±SR])和说话者知识([±HK])这两个特征进行划分的语义轮模式,提出三个假设:1.名词的语义特征对于冠词使用的正确率是有影响的,即不同的语义环境,冠词使用的正确率是不一样的,其中第2种语义环境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是最容易的,而第1种语义环境是最有难度的,也是正确率最低的;2.定冠词更多的是在特指环境[+SR]中泛用,而不是在说话者知识的[+HK]语义环境中;3.不定冠词和零冠词的误用受这两个语义特征的影响不大,而是由于学习者对于名词的可数性的判断不准确导致的。为了验证这三个假设,本研究收集并分析了陕西师范大学85名非英语专业三年级大学生在英语冠词测试上的得分。调查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性分析。数据分析分四步进行:第一,对英语四级成绩和冠词成绩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二,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出四级成绩和冠词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用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一方面检验四个语义环境和英语水平这两个自变量对于冠词成绩的影响,另一方面用以检验冠词类型和英语水平这两个自变量对于冠词成绩的影响;第四,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 T test)比较了定冠词在特指[+SR]语义环境和说话者知识[+HK]语义环境中的泛用率。经过研究和数据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结论:1,冠词使用正确率与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成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416(p<.01,双轨)。2,根据特指性和听话者而划分的四类名词前冠词的正确率是有显著性差别的(F=69.75,p<.05)。3,在第2种和第4种语义环境中,正确率最高;而第1种语义环境正确率最低,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最有难度的,部分证实了假设1。4,定冠词更多是在说话者知识[+HK]语义环境中泛用,而不是在特指的[+SR]语义环境中,在说话者知识[+HK]语义环境中的泛用率显著性地高于特指的[+SR]语义环境(t=-9.96,p<.01),否定了假设2。5,就冠词的类型而言,不定冠词的正确率要显著地高于定冠词,零冠词的正确率最低,中国英语学习者掌握的最差。这三个冠词正确率之间的差别达到了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异(F=96.887,p<.01)。6,定冠词正确率没有随着受试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是低水平和高水平的学习者定冠词的正确率较高,而中高水平的学习者的正确率最低,即呈现出U型曲线。7,正确地判断出名词的可数性对中国学习者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证实了假设3。基于这项研究的基础,本文为英语教师的冠词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应当重视英语冠词正式,系统地学习;冠词的类指用法应该得到加强,尤其是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类指用法;名词可数性这个概念应进一步强化;重视英语中零冠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