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高危性疾病,居与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及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自残率。其治疗方式为:1、开颅夹闭动脉瘤2、经皮穿刺介入栓塞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中,脑血管痉挛及脑组织损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与分析,了解其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特点,评价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免疫功能,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组织损伤和术后感染的发生,为今后的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达到降低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入我院神经外科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为54.6±10.26岁。按动脉瘤诊断标准,30例患者经头颅CTA及头颅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在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前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早晨7:30及术中夹闭动脉瘤后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2ml,应用流试细胞测定仪来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的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T淋巴细胞数百分比。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1.3±12.47岁,其性别及年龄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体检时抽取外周静脉血2ml,使用流式细胞测定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T淋巴细胞数百分比。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确定计量资料数据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后,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手术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为标准。结果:1、临床特征:3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患者中,按入院前后头颅CT表现可分为: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22例(73.33%),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出血5例(16.67%),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合并脑出血、脑积水3例(10.00%)。按其入院后头颅CTA或DSA检查所示动脉瘤部位可分为:颈内-后交通支动脉瘤14例(46.67%),前交通支动脉瘤9例(30.00%),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16.67%),颅内多发动脉瘤2例(0.07%)。2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患者术中、术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术术后较术中细胞免疫功能下降。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的比值分别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术前第一天为(65.35±8.73)%,(41.43±8.04)%,(31.82±9.38)%和1.31±0.32;术中为(47.79±7.74)%,(31.57±4.46)%,(34.29±4.39)%和0.92±0.27;术后第一天为(39.25±6.22)%,(25.61±5.19)%,(33.58±6.71)%和0.74±0.35。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的比值为(68.73±5.85)%,(43.07±5.27)%,(29.85±4.33)%和1.55±0.46。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前第一天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的比值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第一天的CD3+、CD4+及CD4+/CD8+的比值与术前第一天相比明显下降,两组与术前第一天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与同期健康体检者相比无明显差异。2、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患者术中、术后细胞免疫功能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3、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患者术后第一天细胞免疫功能与术中相比较较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