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脏生化指标、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人体成分的特点,结合健康问卷调查指导临床综合评估男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腹部超声诊断标准诊断为NAFLD的成年男性共14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完善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血清生化学检测;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测量肝硬度值(LSM)和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体重、人体脂肪质量、人体脂肪百分比、骨骼肌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SMI)等人体成分。通过健康问卷调查表(包括居住地、并发症、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运动、饮食习惯等。对比不同年龄阶段各组间血清生化指标、Fibroscan、人体成分、生活方式、饮食运动习惯的差异。结果: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提示男性NAFLD患者以城市居民居多,随年龄增长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人数逐渐增加。在饮食习惯方面上青年男性NAFLD人群(18-29岁、30-36岁、37-45岁)人群喜食偏甜食品、含糖饮料,进食快餐及夜宵更加频繁;而中老年男性NAFLD(46-76岁)人群喜食偏咸的食品,更少饮用含糖饮料和进食快餐、夜宵。总体人群运动频次较低,随年龄增长进行体育运动的频次增加,中老年人群运动频次更多,运动强度分级以轻度运动为主;在青年人群中,37-45岁人群的运动频率较高,以中度运动为主。男性NAFLD人群血清ALT数值分布不同,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18-29岁及30-36岁人群明显高于37-45岁及46-76岁人群,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ALT上限值则有更多的患者存在ALT异常。AST与ALT存在相同趋势;GGT在各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和ALT趋势相同,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减低的趋势。男性NAFLD人群中CAP值亦存在随年龄增长数值减低趋势,年龄最小的青年组人群即18-29岁人群明显高于中老年(46-76岁)人群,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NAFLD人群体重、去脂肪体重随着年龄增长数值越低,中老年46-76岁人群体重及去脂肪体重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骼肌质量随着年龄增长数值越低,在46-76岁人群最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46-76岁人群中最低,在青年组中的18-29岁人群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增长与各相关指标相关性分析提示腰臀比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年龄增长腰臀比逐渐增高(P<0.05)。而ALT、AST、CAP、体重、去脂肪体重、BMI、骨骼肌质量、SMI、肌肉内脏脂肪面积比、上臂围度、基础代谢率均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5)。结论:男性NAFLD患者血清ALT值、CAP值、BMI、体重、人体脂肪质量、骨骼肌质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健康问卷调查结果示青年男性NAFLD人群喜食偏甜的食品、含糖饮料,进食快餐及夜宵频次频繁,运动频率更低,这一人群较中老年男性NAFLD人群男性NAFLD人群体重、体脂肪质量更高,同时血清ALT值、CAP值亦更高,预测这一人群预后可能更差。中老年男性男性NAFLD人群喜食偏咸的食品,骨骼肌质量明显下降,存在肌肉减少性肥胖,这一人群体重、BMI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骨骼肌减少而并非是体脂肪减少,所以单纯应用BMI衡量整体肥胖存在缺陷。综合血清ALT水平、Fibroscan、人体成分分析及健康问卷调查可更好的评估男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尽早的针对不同NAFLD患者个体化的生活指导、干预治疗可更好的把控疾病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