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阻变效应的电调控交换偏置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nd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旋电子学是一门最新发展起来的涉及磁学、电子学以及信息学的交叉学科,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主动调控固态系统中电子的自旋自由度,将标准的微电子技术与自旋相关效应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研制新一代高性能电子器件提供可实现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与当今已广泛应用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子器件相比,电压(或电场)调控的自旋电子器件具有能耗低、处理速度快、集成度高和功能多等优势,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领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在一般材料中磁化强度和电场之间缺乏足够强的直接耦合作用,因此电调控自旋电子学一直未能取得重要进展。交换偏置是由于铁磁-反铁磁体系界面处存在直接耦合作用而产生的效应,虽然迄今为止其内在机制尚未被彻底揭示,但是目前该效应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磁电子器件,如计算机的读出磁头和各种磁传感器等。完全通过电来调控交换偏置可以为电调控磁提供新的思路,从而为实现高能效的自旋电子器件提供可能实现的途径。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已经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在多种材料和器件中研究电调控交换偏置效应,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目前在室温下人们还不能完全实现可逆、非易失、可重复的电调控交换偏置。本论文工作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生长多层薄膜器件样品,基于阻变效应(电阻开关效应)借助于外加电场来调控铁磁和反铁磁界面的交换耦合作用,具体表现为利用导电细丝型(体效应)和类肖特基势垒型(界面效应)两种阻变效应来调控交换偏置。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室温下Pt/Co/NiO/Pt和Pt/FeOx/Co/ITO多层膜器件的电调控交换偏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Pt/C o/NiO/Pt多层膜器件电调控交换偏置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种结合单极性阻变效应的方法,室温下在Si/SiO2/Pt/Co/NiO/Pt多层薄膜器件中实现了可逆的、非易失的电控交换偏置。在器件设计时我们选择制备两层NiO薄膜,其中NiO(1)是在无氧的纯氩气中生长,确保在Co-NiO界面建立稳定的交换偏置,而NiO(2)在部分通氧的氩气氛中生长,以增强绝缘性从而确保器件具有稳定的阻变效应。如果施加适当的电压,器件处于高阻态并表现出明显的交换偏置,其交换偏置场约为20 Oe,而器件处于低阻态时交换偏置效应明显减弱甚至消失。通过非常细致的微结构表征,我们发现在NiO层中形成的大量的导电细丝及它们在Co-NiO界面附近的形成和断裂应该是导致器件电阻在高、低阻态间转换和交换偏置效应发生相应变化的本质原因。与前人研究的电调控交换偏置器件相比,本器件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首先,由于NiO具有相对较高的奈尔温度(≈525 K),因此电调控的交换偏置可以在室温或更高的温度下稳定地实现;其次,NiO是一种教科书式的阻变材料,在金属/NiO/金属三明治结构中具有电阻值显著不同的高、低阻态,开关比能轻易达到甚至超过105,从而使器件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三,构成该器件的多层膜可以在室温下通过普通的磁控溅射镀膜技术手段获得,并不需要后期的磁场和/或电场冷却处理;第四,构成该器件的多层膜可以直接生长在硅衬底上,与目前的硅基平面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最后,此器件的电调控交换偏置在室温下是可逆的、可重复的和非易失性的。总之,该工作为设计新型非易失磁电随机存储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2.Pt/FeOx/Co/ITO多层膜器件电调控交换偏置的研究以上基于体效应机制的阻变效应的电调控交换偏置是利用导电细丝通道调控反铁磁态来实现的,而利用界面势垒型阻变效应能否调控交换偏置还不得而知。由于α-Fe2O3既具有很高的奈尔温度(~955 K),又是一种典型的阻变材料。为此,我们选择Co/FeOx体系试图利用阻变效应来调控器件的交换偏置。我们通过在不同氧分压气氛中沉积FeOx薄膜,并制备Pt/FeOx/Co/ITO多层膜器件。在该类器件中我们观察到了两种类型的阻变效应:一类是导电细丝型,另一类是界面势垒型。在高氧分压下(Po2:PAr=2:3)沉积的FeOx薄膜器件中,我们观察到了单极性阻变效应,但它对Co/FeOx的交换偏置基本无调控作用。在低阻态下我们通过非常细致的TEM进行微结构表征,认为这可能由于形成的氧空位导电通道细丝的数量较少,不足以引起Co/FeOx界面处反铁磁结构的变化从而难以调控交换偏置效应。此外,对于在低氧分压下(P02:PAr=1:2)沉积的FeOx薄膜器件中,我们观察到界面势垒型的双极性阻变效应,器件高低阻态的开关比可达103,且在原始态时交换偏置场和矫顽力分别约为115 Oe和71 Oe。与原始态相比,如果施加适当的电压,在高阻态下器件表现出矫顽力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其变化量可高达70.4%,但交换偏置场基本不变;如果施加电压将器件设置成低阻态,器件的矫顽力和交换偏置场均无明显变化。我们初步认为在不同电压下该类器件中氧空位的迁移改变了界面类肖特基势垒的高度,从而引起高、低阻态阻值相差显著的双极性阻变效应;与阻态相对应的界面交换耦合效应的变化则是由于氧空位的迁移导致Co/FeOx界面处反铁磁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该类现象的物理机制目前还不能被完全理解,需要借助更精细的结构表征和理论模拟计算等手段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论文核心思想一句话概括就是:民国时期的医师管理立法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初步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考医、执业认许、医师法律责任、医讼案件鉴定、医师权益保障以及诊金等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医事立法权之争、中西医之争、鉴定权之争、医疗的商业性和公益性之争、诊金标准的制定权之争等,其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当下中国医师管理法律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民国时期,社会疾病构成以贫困社会特征,而作为疾病防治活
壳源岩浆作用的出现是地球区别于其他固体星球的突出表现之一。然而,壳源岩浆作用与幔源岩浆作用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幔源岩浆在产生壳源岩浆的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它们是如何耦合的?不同来源的岩浆活动如何维系地幔与地壳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这些问题还不甚清楚。本文选取扬子地块南缘为研究区域,对其中的广西北部新元古代火成岩和越南北部早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和地质年代学工
本研究立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从老年健康需求视角对我国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需求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在详细了解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特点以及长期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经验与我国典型地区的试点,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阶段性发展策略以及过渡时期的基本制度框架。全文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概括性地阐述了本研究提出的背景、已有的文献回顾、研究的核心内容、
花岗岩及其相关成矿作用一直是全球地质学家高度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过去十年,大量高水平研究工作的开展大大加深了对花岗岩及其相关成矿作用的认识。这些工作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花岗岩起源与演化、花岗岩与矿床的时空和成因联系、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描述性矿床地质研究和构造分析、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成矿过程物理化学演化、热液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和成矿机制等。毋庸置疑,花岗岩相关的成矿
土地财产权是一项古老、传统的权利,在当前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的现代社会,土地财产权的实现与社会多元价值的冲突成为现代法律制度亟待解决的矛盾。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制度深化改革的第一要务。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初始构造起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产权制度,存在产权内容模糊、权利边界不清、权利流转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历史变迁,阐释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的理论,提出我国农民
把联结策略适时地运用到单元整合教学中,使非连续性文本和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可最大程度地落实"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大数据环境下,小学语文新教材也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为新课改落实提供重要推动。因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的重视,再加上教师未能进行深入分析,致使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如何促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应用,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晚期病情复杂,治疗棘手,西医疗效常常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降低。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疗效较好,赵杨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肾虚损,肾阳尤亏;提出温肾养肝,兼顾脾肺的治疗准则,临床常验之有效。
由于痕量元素与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认识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用至关重要。过去大量的研究表明大气中痕量元素的自然来源主要包括地壳粉尘释放、海盐飞溅、火山喷发和森林大火等,而人为活动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和化石燃料燃烧等。自工业革命以来,增多的人为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痕量元素,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基于过去几十年间格陵兰岛和南极雪冰中的痕量元素研究表明,人类活
本文主要考虑作用在l2(Z)上的一维离散拟周期Schr(?)dinger算子,即H:l2(Z)→l2(Z)其中,v是圆周R/Z上的C2光滑的cos-type位势函数,α是无理频率,λ是耦合常数.如果频率α满足Diophantine条件,我们用新的方法并且在不使用大偏差定理的前提下重新证明了当λ充分大时,这个算子对应的李雅普诺夫指数关于能量是连续的.另一方面,如果频率α满足弱Liouville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