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掌握农村地区产科床位配置和利用现状、服务需求以及变化趋势,并对农村地区产科床位资源能否满足需求进行评估。2.了解农村地区产科床位配置的公平性。3.通过典型地区调查,发掘床位配置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产科床位的途径,为合理规划农村地区产科床位配置提供政策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1.通过描述性分析了解目前不同类型产科床位配置和利用现状以及变化趋势。2.利用供需评价法对农村地区产科床位的供需状态进行评价。3.通过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对农村地区产科床位按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进行评价。4.在研究地区选择偏远山区和人口流动较大的2个县进行典型调查,通过卫生行政人员和助产机构医务人员访谈了解当地有关住院分娩政策及落实情况,产科服务提供、利用情况以及影响产科床位利用的因素。利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1.定量研究结果:(1)农村地区产科床位在不同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农村地区每千人口拥有产科床位0.23张,中部地区(0.25张)高于西部(0.21张)和东部地区(0.23张);每平方公里拥有产科床位0.05张,东部地区(0.09张)高于西部(0.02张)和中部地区(0.07张)。(2)农村地区以基层助产机构产科床位占辖区产科床位比例最高(38.2%),其次是县级综合性医院(35.1%);2008年至2010年不同地区产科床位总数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3)2008年至2010年不同地区住院分娩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以西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大;县级综合性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占辖区医院分娩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呈下降趋势。(4)产科床位利用率以县级助产机构利用率较高,基层医疗机构床位利用不足。(5)农村地区产科床位资源按人口分布尚处于公平状态(Gini系数0.22),产科床位按地理分布公平性较差(Gini系数0.58)。2.典型调查研究结果:在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经济条件、人口流动、交通和地理环境、保健意识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下,住院分娩服务需求上移,县级助产机构产科床位紧张,乡镇卫生院助产服务日趋萎缩。调查地区偏远地区孕产妇和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问题突出。[研究结论]农村地区住院分娩呈上升趋势,更高级别就医趋势明显,由于住院分娩服务需求上移导致产科床位配置与不能适应服务需求的变化,不同级别机构间床位分布不合理,县级助产机构产科床位紧张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乡镇卫生院助产服务则日益萎缩,偏远地区产科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地区产科床位资源尚不能有效的覆盖社会边缘和弱势群体,产科床位资源亟需调整。[建议]1.合理配置不同地区产科床位资源,在满足边远、交通不便地区住院分娩服务的同时,适当调整县乡两级产科床位数量分布,增加县级机构产科床位数量。2.明确县乡两级助产机构功能定位,建立机构间良好的协作关系。3.制定相关政策保证边远地区和流动人口住院分娩,提高床位配置公平性。4.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流动人口和偏远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提高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床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