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医学教育研究(1866-1936)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34年西方教会派遣的第一位传教士医生抵达中国,“医学传教”事业正式拉开帷幕。随着教会在华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学教育也作为传播基督教的方式和手段之一逐渐提上日程。在传教士的不懈努力下,教会建立起一批医学教育机构,引领了中国西医教育的发展。尽管教会创建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播福音,教会医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上也带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客观上,教会医学教育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医知识、医学教育体系以及医学教育模式。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系统而全面,重视课堂实验和临床见习、实习,考核标准严格,对学生要求极高。教会大学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西医人才,这些医学精英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的“火种”,在医学各领域发挥着领军作用,为中国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20世纪后,中国时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思想获得广泛传播,政府和个人逐渐认识到了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了一批官办和私营的医学教育机构。而此时的教会医学教育受到中国革命的冲击,其扮演的传教角色与教育角色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制约自身发展。随后抗战爆发,教会学校仓促转移到西部,发展受挫。新中国成立后,教会高等学校被全部接收,经院系调整后改为公办,教会大学正式成为历史。本文以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医学教育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从产生到抗战爆发前的发展变化。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进行总体描述和梳理;第二部分从教育目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和教学活动的角度详细地对教会大学医学教育进行分析和论证;第三部分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个案,丰富并立体化刻画教会大学医学教育的具体形态;第四部分简要总结教会大学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和反思。本文对我国近代时期教会大学医学教育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和刻画,以期还原动荡年代教会大学医学教育的原貌,探索其存在的深远意义和作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发展的统战工作事业发展很快,前进的道路上也碰到不少问题,这就要求人们从事统战工作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统战理论研究工作以解决前进道路上碰到的问题,同时
通过分析《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中存在的显化现象,发现两译本在进行语用显化时对隐含文化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研究发现两译文之所以在处理隐含文化信息时表现出差异性,主要
<正> “国籍”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个自然人具有某一国家的成员资格,即为取得该国国籍。取得国籍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他对国家应尽义务,另一方面是国家对他的
花生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之一,蛋白质含量约为26-30%,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乳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花生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对环境体系的变化非常
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开发也有一定的基础,且当地政府和人民具有强烈的旅游扶贫致富愿望,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开发、掠夺开发和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择校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
哲学素养是人的一定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综合体现,它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哲学素养培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哲学素质的培养训练,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成膜性,是最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膜材料之一。聚偏氟乙烯材料表面能低,有较强的憎水性,易产生吸附污染,使得膜表面结垢,从而导致膜的渗透性能
<正> 所谓“程序意识”,是指在决策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尊重预先设定的程序,习惯于按程序办事的社会意识。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加强执法者、执法领导者乃至广大群众的程序意
我国有宗教信仰的人数在飞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试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这一群体,通过对宗教信仰者的分析,发现其成为信徒的四个心理学动因,分别是满足强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