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德华·伯恩施坦(1850-1932)是德国社会民主党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第二国际的卓越领导人。从他丰富经历看来,伯恩施坦是一个容易被周围事物改变的人,所以他能从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修正主义者也就不足为奇了。纵观伯恩施坦思想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过三个时期,即民主主义者时期、马克思主义者时期和修正主义者时期。他曾针对当时欧洲社会的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势的新变化,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阐述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的内容,由此走上了“修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的身份很特殊,一方面他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爱将,是他们遗嘱的执行者之一,另一面他又被后世者称为修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鼻祖”。1899年《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已经成熟,该书发表后在中西方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巨大的思想震波。书中,伯恩施坦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全面修正,并提出了所谓“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才是一切”的修正公式。当然,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一经问世后,也遭到了马克思主义阵营的激烈批判,其中,尤以罗莎·卢森堡、列宁等人的批判最为严厉。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的深度解读,认真分析伯恩施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歧,把握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一些重大理论关节点上的思想脉络和观念主旨,并立足于当下世界范围内的时代特点与社会环境,力图在系统把握与精确认识其修正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予以反思和批判。文章的主旨内容分四大板块依次布展:首先,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伯恩施坦的生平和修正主义思想的变化发展历程,旨在从总体上理解其修正主义思想的大致脉络。其次,围绕《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的详细解读,阐述文本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进而依据该书的内容要点,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梳理出伯恩施坦是如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修正的,以便我们较为准确地把握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歧。第三,依据相关文献,扼要论述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在社会民主党内、党外乃至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和持久魅力。最后,作者结合普列汉诺夫、卢森堡、列宁等人的批判,对伯恩施坦“修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关键性的也是争议性较大的问题——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以及“最终目的”和“运动”问题进行再批判,以便为我们更加客观而全面把握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的是非得失提供必要的理论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