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吴散文研究》主要以东吴散文创作为研究对象,努力揭示出人们所忽视的东吴散文的风貌。东吴地处江东,极富有地理优势,而且历史悠久。论文根据《史记》、《三国志》以及其他资料的记载,分析了东吴地区从先秦到三国时期的发展变化。东吴地区的经济也是逐步发展的,西汉时期处于荒芜的状态,到了三国时期,人口增加,农业、造船业、盐业等都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东吴的散文也出现了繁荣的情况,东吴的统治者、将士、文人都开始重视文学创作。总体来说,东吴散文的创作成就虽然不及曹魏,但是也出现了像张紘、胡综、韦昭、华覈、薛综、薛莹等颇具文学修养的散文家。东吴散文从内容上来说,分为学术散文、实用散文和其他散文,主要以实用散文为主,包括奏议、诏令、书信和碑志散文,另外还有论说散文、传状散文等。这些散文都各具特色,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优秀之作,如孙权的诏令、陆景的书信、《谷朗碑》以及《曹瞒传》等。从艺术形式上,东吴散文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它主要继承了汉末的儒家散文的传统,大都依儒家大义立论,引用经辞入文,句式崇尚整齐,文气和缓体现了儒家温柔敦厚的文风。东吴散文出现了东汉以来追求词藻繁丽的艺术倾向,大部分作品表现出了远离口语,多用典故,句式整齐等特点,这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整体走向。另外,东吴散文也有自己浓郁的地域特色,从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吴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这是它不同于曹魏散文的地方。最后,作为三国文学的一部分,它也接受了曹魏文学的影响,当时政治的对峙,并没有阻碍两国文化的交流。东吴散文的很多特点,比如品评人物、重视辞采、通脱慷慨之气,都接受了曹魏文学的影响。东吴散文有着较大的作家群,论文重点阐述了以诸葛恪为代表的东吴散文的慷慨之气。诸葛恪作为东吴侨寓士人的杰出代表,以其口辩论难与敏捷的应对之才,成为了孙权的首席辅政大臣。但是后来诸葛恪大举北伐,几乎倾尽全国之力,最终导致了兵败于外,政亡于内。与其性格和经历相关,诸葛恪的散文论辩敏捷、言辞恳切、词语明畅条达、行文有气势,显示了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胆识和魄力,具有慷慨之气。文章还列述了孙权、诸葛瑾、韦昭等人的散文特色。孙权的文章具有通脱之风,诸葛瑾的散文质朴而有骨力,骆统、胡综和韦昭等人的散文也各具特色,也正是他们的文章,装点了东吴散文创作的天空,使它变得绚丽多彩。东吴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和贡献。东吴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士,他们出于爱好和自身的才力,创作出了若干有分量的作品,为三国文学增添了异彩。而且东吴散文与蜀汉、曹魏共同构筑了三国散文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格。最后,东吴还为西晋培养了像陆机、陆云等优秀的散文家。总之,东吴散文作为三国文学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学的传承之功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