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机硅单体生产中回收物常压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硅单体生产中的副产物种类较多,经催化裂解、转化反应等资源再利用处理后还剩余部分未反应硅粉。这部分回收硅粉由于粒度、均匀性等方面性能不再适合有机硅单体的生产,目前因尚无有效的回收利用方式而被大量废弃。但该部分回收硅粉纯度在97%-99%之间,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因此,在国家大力号召节约能源的大背景下,我们试图探索出一种能将该部分回收硅粉有效利用起来的方法。同时我们注意到SiO2气凝胶作为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轻、隔热性能最好的固体材料,它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比表面积,结构可控等优异性能。这些独特的优异性能使气凝胶在耐高温的隔热器、光学传感器、高效吸附剂、催化剂及其载体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应用。本课题试图探索出一种将该部分回收硅粉制备成具有优异性能硅气凝胶的方法。   本文以有机硅单体生产中的回收硅粉为原材料,分别制备了高浓度硅溶胶和硅气凝胶。在硅粉制备高浓硅溶胶的过程中,研究了硅的物化性质、单质硅溶解法的反应原理和工艺流程;重点研究了水化反应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间配比对制备硅溶胶性能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分批加入碱液和控制反应溶液pH值范围等措施对制备硅溶胶的影响;最后还探讨了pH值与硅溶胶的粘度关系、硅溶胶的zeta电位情况,反应前后pH值变化规律,并对制备得到的硅溶胶进行了相应的结构分析。在硅溶胶制备硅气凝胶的过程中,先探讨了pH值、加热温度、乙醇用量、溶胶浓度对溶胶胶凝的影响;进而对湿凝胶常压干燥机理进行了分析;在凝胶的老化处理过程中,研究了老化时间、不同浸泡试剂对凝胶外观的影响,以及浸泡试剂比例、浸泡时间、浸泡方式对凝胶比表面积的影响;在凝胶的表面改性过程中,研究了TMCS与水的摩尔比以及不同表面改性剂对凝胶性能的影响;在后续干燥过程中,研究了干燥温度、干燥制度对气凝胶性能影响;最后对制得的气凝胶进行了XRF、XRD、SEM、红外、结构以及综合热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硅单体生产中回收的超细硅粉为原料,采用本研究发明的技术措施,可以制备出质量浓度在30%以上的高浓度硅溶胶。此技术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91426.1)。本技术的核心是在传统单质硅溶解法制备硅溶胶的基础上,增加分批加入碱液和控制整个反应过程的pH值在8.5-10.0的范围内这两项关键措施。在最佳的水化反应条件下:硅粉25g,蒸馏水200g,催化剂用量0.3g,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9h,利用粒度在500-2000目的硅粉均可制得浓度达30%以上,Na2O%小于0.3%,粒径在10-20nm之间,pH值在9.0-10.5之间,粘度(20℃)在5.0mpa·s左右,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的硅溶胶。在硅溶胶制备硅气凝胶的过程中,确定了较优老化制度为室温老化24h,体积比为1:5的正硅酸乙酯与乙醇的混合液为老化浸泡试剂,浸泡时间24h且每12h更换一次,采用TMCS为表面改性剂,其中TMCS与水的摩尔比为0.2,表面改性完成后的最佳干燥制度为45℃下保温2h后再分别在70℃、120℃、200℃下进行分级干燥。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备过程可制得比表面积在300以上,孔径集中在20nm以内,平均孔径为14nm,透明度较好的块状硅气凝胶。
其他文献
GaN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它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热导等优异的物理性质,近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GaN基材料广泛地被用于蓝、绿、紫外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以及高温大功率
基于纳米间隙的传感器是具有较小尺寸的检测设备,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的优异性能,并得到了广泛研究。同时,由于受到纳米电极之间的间距制做能力的限制,这种纳米间隙生物传感器
三元层状陶瓷Ti2AlC综合了陶瓷和金属的优良性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增强相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但Ti2AlC与某些金属复合时润湿性不好或剧烈反应生成有害相。为解决这些问题,本
本文以平顶山市直接施用城市污泥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利用所采集的55个土壤样品,对城市污泥施用不同次数的农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变化、养分
压电传感器在军事领域,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而压电材料是压电传感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压电传感器的性能。目前所工业化应用的各种压电晶体材料中,均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陶瓷材料,由于其居里温度较低,实际使用温度最高不能超过600℃,且存在老化速度较快,损耗率较高的缺点。石英晶体在升温过程中会发生相变,且其本身的压电性能较弱。铌酸锂晶体在高温下电导率会升高,电阻率降低,因而难以
学位
激光冲击是一种具有高压、高能、超快和超高应变率等显著特点的非传统材料表面强化技术,但高速冷塑性形变过程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在微观尺度上引发的大量微结构虽然一方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