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备良好的语音面貌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的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因而目前很多学者将目光聚焦在汉语的语音教学研究上。本研究探究了语音可视化软件Praat是否可以应用在汉语语音教学之中,以提升语音教学的质量,解决后疫情时代学习者因网络授课中因教学不够直观化而引发的语音偏误。研究结果表明,Praat可以以语音多模态输入、学生自主操练等形式应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备良好的语音面貌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的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因而目前很多学者将目光聚焦在汉语的语音教学研究上。本研究探究了语音可视化软件Praat是否可以应用在汉语语音教学之中,以提升语音教学的质量,解决后疫情时代学习者因网络授课中因教学不够直观化而引发的语音偏误。研究结果表明,Praat可以以语音多模态输入、学生自主操练等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学习者在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工具,此外使用Praat准备语音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语音面貌,使用Praat对学习者的语音作业进行分析亦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掌握学习者的语音学习情况,了解学习者语音学习中的偏误所在,以便于给学习者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四个章节,开篇为绪论部分,陈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以及对参考文献的梳理;第一章为理论基础部分,这一章对支撑研究的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二章探讨了Praat应用于汉语语音教学的一般性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一般性对策,并在解决对策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实际的教学方案;第三章研究了Praat应用于汉语语音教学与传统的口耳相授、配合手势、夸张等手段的传统语音教学相比,是否具有其优势,因而进行了一个对照组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说明了Praat可以作为一般性工具应用于汉语语音教学之中,配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模态输入语音知识,是辅助语音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第四章为本研究的结论部分,论述了Praat应用于汉语语音教学启示及本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其他文献
高特质焦虑人群作为焦虑症的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会体验到较强的焦虑情绪,并且这种焦虑情绪很可能会发展为焦虑症。以往的研究均认为特质焦虑会影响个体的转换功能,但是其潜在的机制还存在争议。忽略这些争议,注意控制理论认为高焦虑被试为了避免由于任务表现不佳而导致的令人厌恶的后果,他们可能会使用补偿策略以防止行为表现的下降,这种补偿策略将以加工效率的损耗为代价。加工效率既可以通过行为的反应时指标进行测量,又
谢幼舆为东晋儒臣、名士,因其曾答司马昭“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之语而为世人所知。这一故事也被《世说新语》等文献著录,东晋顾恺之曾绘《谢幼舆》,并将其置于丘壑之中,而谢幼舆也逐渐被形塑成后世人物故事绘画的重要题材,元代画家赵孟頫也根据这一母题绘制了《谢幼舆丘壑图》。赵孟頫所绘《谢幼舆丘壑图》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此画正值赵孟頫出仕元朝后,产生归隐想法时所绘,是其
追求公平是人类社会中个体的普遍目标,而公平决策行为也一直是社会决策领域的研究重点。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是研究个体公平决策行为的经典实验范式。近年来,研究者多基于决策与认知加工的双系统理论探讨自我损耗水平如何影响最后通牒博弈中的公平决策行为。但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拒绝行为是自动化的结果还是认知控制的结果尚且存在争论。同时,已有研究多关注自我损耗与结果公平在个体公平决策中的作用,鲜有研究探讨自我损耗在提议者
接地线是保护检修人员的一道安全屏障。在输配电线路上进行停电作业均须装设便携式接地线。针对便捷式接地线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正确接地的情况。介绍了一种内置接地电阻检测仪的便捷式接地线装置。该装置基于STM32F4单片机并结合了卡尔曼滤波算法设计了可以实时检测接地电阻的便捷式接地线装置,通过通讯模块实时反馈接地电阻值到上位机判断便捷式接地线装置是否正确接地。便捷式接地线装置通过在无干扰下对阻值的
如今汽车已是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汽车市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自然需要汽车文化以及技术的传播,翻译尤其是科技翻译自然也就成了中国技术走出去必不可少的一环。指令型无主句是汉语科技文章中频繁出现的特有句式,而英文中不存在无主句,因此如何翻译此类句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篇报告采用的翻译材料来自某汽车公司的维修手册《C5发动机控制系统》,译文供东南亚、南美、
本论文系与毕业作品纪录片《弦外》配套的作品阐释型小论文,基于该纪录片的创作实践,本文以致力于使用古琴改编现代流行曲目的琴馆和琴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网络传播中的古琴媒介形象进行分析,探究新媒体环境对传统古琴在形象塑造上的改变。通过线下对这些琴馆的参与式观察获得主要的采访资料,同时通过跟踪拍摄,试析在网络环境中古琴文化传播者、古琴演奏场域、古琴的视觉和话语等媒介形象的转变,并且在这种变化中又如何坚守其文
围绕“任务”的二语习得研究自20世纪末至今一直颇受关注,但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于任务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学生“学”的状态和投入程度被极大地忽视。现如今,我国英语课堂中仍大量采用任务型教学的背景下,论文从整体学习理论出发,采用Philip and Duchesne(2016)提出的学习者投入理论框架对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中任务类型对学习者投入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该框架立足于整体学习观将学习者投入划分为
轮廓整合(contour integration)是指视觉系统将属于同一客体的离散元素整合为连续的轮廓线整体并将其从嘈杂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为后续客体识别和注意等高级认知加工过程提供关键信息。轮廓线是具有生存意义的客体信息,长期的进化使得视觉系统非常擅长于轮廓整合加工,但目前对其大脑可塑性机制的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知觉学习(perception learning)指对刺激进行训练后知觉能力得到
美国印第安文学是美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印第安人就不断面临着文化同化和身份认同等问题。印第安文学、印第安历史和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也逐渐受到国内的关注。为了让国内读者客观、真实的了解印第安文学以及印第安人的文学形象,笔者选取了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剑桥美国印第安文学导读》中的第7章《1968年前的印第安小说》和第8章《1968年后的印第安小说》。这两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