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从1927年走上文坛到巨星陨落有近60年的创作历史。在半个多世纪中,她用犀利细腻的笔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杂文等,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物,留下了鲜明的时代脚印,为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丁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的过早离世给女作家的童年带来的是太多的苦难和漂泊。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作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文学素养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基础,并形成了“飞蛾扑火,非死不止”的追求精神。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丁玲更加叛逆和热情,到彷徨无可依,苦闷无可诉时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丁玲从一个苦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经过革命、战斗的漫长过程成功成长为一名革命作家,用自己的笔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时代的画卷。二十年代末,丁玲“一鸣惊人”,以塑造“对社会的卑视和个人的孤独的灵魂的倔强”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知识分子打响文坛,此期的作品在细腻大胆的心理描写中展示了一代女性的不幸遭遇和执著追求,笼罩着浓郁的苦闷情绪;三十年代,丁玲加入了左联,并积极投身各种社会活动,后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导致了作家文艺观的改变,在创作上她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现实社会,描写广大劳苦大众,为人民革命运动而呼喊;抗日战争时期,她奔赴革命根据地,以革命者身份辗转于纷飞的战火中,作为一位有着高度革命责任感的作家,丁玲歌颂新生活的同时亦暴露黑暗揭出新病苦;1942年,《讲话》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丁玲,她开始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思想,工农兵方向使她再次调整自己的创作,写出了优秀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第一部描写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以其思想和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成为丁玲创作道路上的丰碑。丁玲的创作是多方面的,而且处于自觉的嬗变中。因此,对于她的创作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研究,将是整个丁玲研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侧重丁玲小说演变过程中的创作风采,探讨一下丁玲的创作特色。文章由创作前的艺术修养储备和情感储备两方面入手讨论作家文学创作的前结构储备,进而进入到丁玲的阶段性的创作实践,展示出她独特的艺术风采。在了解了作家的阶段性创作及具体创作的艺术表现的基础上,以便更好地认识作家创作的独特性、时代性和复杂性,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特色和创作发展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