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出现缺口。地方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开始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2009年后,有关部门发文简化了城投债的审批流程,这也开启了城投债的快速发展期。2014年,43号文的发布开启了城投债强监管的趋势,城投债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城投债的发行和管理朝着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本文首先通过梳理了国内外的文献,阐述了美国发行的市政债券和国内发行的城投债之间的异同点,然后解释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由来及政府隐性担保的机制。而后阐述并分析了我国城投债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城投债发展的现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影响目前城投债信用利差的若干因素,在实证分析部分利用Eviews9.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对融资平台及城投债后续的发展方向给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政府隐性担保的条件下,政府债务率越低,城投公司的主体信用评级越高,城投债的信用利差越小。而在强监管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因素对江苏省内城投债的影响较小。在未来的几年内,城投债的发行管理需要更完善的制度配套建设,需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和健全信用评级体系,政府融资平台也应往市场化的方向去发展。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采用2019年江苏省内城投债的数据,排除了一部分监管政策变动的影响,且分析区域较为集中,具有代表性。并针对2019年城投债的新形势提出了融资平台市场化发展的方向。而不足之处在于未考虑债券发行的特殊条款,以及未对开发区的融资平台层级做进一步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