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宗教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有关宗教的问题,过去人们总是从宗教教义、文化、历史等角度进行研究,很少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本文主要以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的寺庙经济现象为研究考察对象,旨在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说明,寺庙经济现象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古代封建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然结果。 围绕本文基本命题,文章结构作了如下安排: 引论:主要涉及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主要写作方法。 第一部分,关于寺庙及寺庙经济的认识。主要阐述了寺庙作为宗教存在的物质载体的产生、界定、类型,介绍了寺庙是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必然产物。并概要分析了寺庙经济作为宗教存在和传播的物质基础的界定、经济功能,分析了寺庙经济的形成过程与特征,归纳了我国寺庙经济运行的主要产业经营类型。 第二部分:中国寺庙经济的历史考察。以历史为起点,从不同宗教的角度,考察了历史上中国寺庙经济现象,说明了寺庙经济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必然产物,但由于教权总是服从政权,寺庙经济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并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成为统治阶级控制和利用的工具,受此影响,哪个宗教受到重视,哪个宗教的寺庙经济因此发达;反之,哪个宗教受到排斥,哪个宗教的寺庙经济因此败落。该部分的重点是对历史上汉族地区佛、道教寺观经济的封建性进行考察,分析了寺观经济如何成为我国封建宗法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佛教寺院地主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 第三部分:中国寺庙经济的现实考察。全面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五大宗教寺庙经济现象的状况及特征,充分说明当代中国寺庙经济现象的产生,是我国正确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结果,论证了我国当代各宗教完全可以在“三自”(自治、自养、自传)方针的指导下,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摆脱国外宗教势力的控制。同时阐述了新中国寺庙及寺庙经济存在的政策依据和保证。重点分析和论证了寺庙这种经济现象在藏族地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第四部分:寺庙经济与其它经济。概要考察了中国寺庙经济与民族经济、国民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说明寺庙经济现象绝不是孤立的存在,而必然与民族、社会乃至世界发生联系。重点论述了寺庙经济是民族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寺庙经济同时也具有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作用。最后强调,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寺庙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化与世俗化的影响,我国各宗教只有遵循“三自”方针,加强“自养”建设,才能有效防范国外宗教势力企图通过经济手段对我国宗教进行渗透的图谋。 本文独道之处在于:从宗教的视角和经济的视角对中国寺庙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宗教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宗教存在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选题是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研究了理论界的这个薄弱环节,其成果不仅可以填补理论界在宗教经济、民族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中关于此题研究成果的一些空白,同时可以作为我国现实宗教工作中,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宗教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本选题的明显特征是时间、空间跨度大,涉古论今,而且是首次对我国五大宗教的寺庙经济现象进行考察和分析,并从理论上探索了我国五大宗教寺庙经济的不同特征、内容及其特殊的经营方式,也是对我国这种独特的经济现象的一个系统总结。本选题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这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在我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通过对中国寺庙经济的历史考察,揭示了历史上寺庙经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上层人士成为剥削阶级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同时通过对中国寺庙经济的现实考察,说明寺庙经济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然产物,强调了国家在各宗教中实施“三自”方针的正确性,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历史上政教紧密相联以及宗教干预政治、经济、文化的种种弊端,从而正面宣传了党的宗教政策的合理性,并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找到了较为理想的途径,是抵制国外敌对势力借宗教信仰之名渗透我国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