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汉译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歌,是日本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进行创作,具有浓烈的风土气息和艺术性。日本文学自古以来标榜“脱离政治”、“艺术至上”、“唯美”的艺术观。日本人透过俳句来表现大和民族对自然奥秘的敏锐观察、点滴感受与感激之心。  能用极少的文字,抓住一瞬间稍纵即逝的思潮,即兴表现一点一滴的感悟、一时一地的景色,捕捉偶然涌现到意识里的幽微的情绪,这是俳句存在的意义,也使俳句成为日本十分走俏的一种写作潮流,继而发展为日本软实力的组成部分。  我国曾就俳句的翻译形式问题展开过争论。其争论的焦点问题是采取何种翻译形式才能较完美地体现俳句的本质特征。除形式外,意境美和音韵美的传达也非常重要。论文将在介绍俳句的起源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作家和例作、译作,重点介绍俳句的美学欣赏价值,以再现诗歌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的“三美论”作为标准,分析和比较译作与原作的风格差异。  近年来,人们对俳句汉译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从各个不同的视点和角度赋与了俳句各种各样新的形式和理解。其中大多数是以翻译形式与翻译内容为中心展开讨论研究的,围绕美学观的研究少之又少。准确把握俳句汉译的格调及其创作思想,认真分析句子的实质,发现俳句之美,译出俳句之美,看到俳人当时所见,心中感到俳人当时所感,对于深入了解日本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莫里森小说以其富有激情、令人震撼、引人共鸣的故事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她的小说表现出一种美学理论,一种不排除黑人女性创伤,反而将其包容在内的美学理论。看似矛盾的创伤和美
耶夫·维索尔伦语用综观顺应论从认知、社会、文化的整体视角解释语言的使用,提出使用语言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相对于英美传统语用学的
“范畴”在很多学术领域都曾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术语首先出现在哲学领域。这些大家们对“范畴”的研究经历了从古典客观主义到当代经验主义的漫长历程。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
艾丽丝·门罗作为加拿大文学领军人物之一,被尊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并于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主要以普通小镇的平凡生活为原型,集中探究人物的心理世界。《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