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作品鉴赏课程是国家教委要求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同时也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声乐文化素养、声乐审美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的重要课程。然而目前在众多高师院校,该课程大多附属于必修课《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很少被作为独立的课程来开设,声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仅停留在感官愉悦的层面,较少上升到文化传承的高度。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鉴赏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科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及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从音乐文化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声乐作品鉴赏课程,探讨了声乐作品鉴赏课程的本质、功能、审美价值与研究意义,指出声乐作品鉴赏课程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传承与全世界人类的文化生活风俗的变迁存在着密切联系,声乐作品的鉴赏不应局限于审美愉悦的浅层面,应对世界先进文化遗产的广博性和多元化进行吸纳与接收,对优秀声乐文化知识进行弘扬与传承。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广西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从事声乐作品鉴赏教学的教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主管领导、以及广西区部分中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听课、个别访谈等方式方法,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状况、学生素质、师资状况、开课状况、课程设置进行了逐一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广西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出方案。同时,在广西师范大学07级音乐教育专业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开展声乐作品鉴赏课程教学实践,力求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和建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教学体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广西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审美学科的深入探究,提高广西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审美教学质量,更能以点带面,辐射全国,体现高师声乐课程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对文化传承的功能作用,对促进全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审美教育的不断进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提高全民音乐文化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概述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课题的源起、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声乐作品鉴赏“文化转向”的理论新建构,包括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美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文化人类学基础等。第二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声乐作品鉴赏的本质、功能、审美价值、文化内涵;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第三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实践研究的内容。调查广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开课与教学现状,归纳总结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课堂教学研究。着重阐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和声乐作品鉴赏教学的实施方案;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材的选编、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的教学方案。第五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