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目前对于身心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及与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躯体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取自《2007年度以高龄者为中心的健康知识与行动不一致度的调查事业报告书》)、老年人群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张明园等)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第二版(SF-36V2),对206名60-80岁农村老年人被试进行一对一访谈,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国内报道的水平更低(较2005年张明园等人在上海市进行的知识调查结果更差),躯体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Z=-11.304,P<0.01)。2.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知识知晓度与年龄呈弱负相关关系(心理健康知识r=-0.15,P<0.05)(躯体健康知识r=-0.18,P<0.05),除此之外,躯体健康知识与教育年限存在正相关关系(r=0.24,P<0.01)、在不同职业(t=3.80,P<0.01)、不同社交频度(F=4.81,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知识在不同的外出频度(Z=9.42,P<0.01)、居住方式(Z=-4.11,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心理健康知识与受教育年限(r=0.23,P<0.01)、个人(r=0.25,P<0.01)家庭年收入(r=0.29,P<0.01)、经济自评(r=0.16,P<0.01)、子女(r=0.23,P<0.01)及孙子女个数(r=0.16,P<0.05)、慢性疾病数量(r=0.14,P<0.05)存在相关关系。3.对躯体健康知识做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因素为职业、社交频度、受教育年限与居住方式,可解释变量20%的变异。对心理健康知识做回归分析得出其影响因素包括活动频度、经济自评及入院史,可解释变量13%的变异。4.农村老年人躯体健康总评在不同性别(t=-2.17,P<0.05)、年龄组(躯体机能得分t=2.50,P<0.05)(社交功能得分t=2.72,P<0.01)、职业(t=-3.27,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总评在不同民族间(t=2.19,P<0.05)、外出及社交频度间(F=5.82,P<0.01),(F=7.44,P<0.01)均存在差异,经济条件较好的个体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状况(r=0.15,P<0.05)。5.除情感问题所致角色受限一项外,农村老年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在敬老院老人和普通社区老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农村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因素按作用大小排列为躯体疾病状况、身体活动频率、1年内入院史、服药史、外出频度,经济自评,可解释变量41.5%的变异。影响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按作用大小排列为心理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社交频度、药物使用史,可解释变量27.5%的变异。7.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身心健康状况分别呈正相关关系。即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机能呈弱正相关关系(r=0.18,P<0.05),躯体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躯体机能呈弱正相关关系(r=0.15,P<0.05)。结论:1.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其中,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躯体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更低;2.农村老年人躯体健康知识知晓度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和社交频度之间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知识知晓度在不同外出频度、居住方式上存在差异,并与年龄、受教育年限、个人及家庭年收入、经济自评、子女及孙子女个数、慢性疾病数量有关。3.农村老年人躯体健康知识知晓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社交频度、受教育年限及居住方式。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身体活动频度、经济自评和入院史。4.农村老人躯体健康状况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条件上有显著性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民族、外出活动及社交频度上有显著性差异。5.敬老院老人除情感所致角色受限较普通社区老人更差外,其余生活质量指标均与后者无异:6.影响农村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因素主要为躯体疾病状况、身体活动频率、1年内入院史、服药史、外出频度,经济自评。影响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主要包括心理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社交频度、药物使用史。7.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个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关,即健康知识知晓越多,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