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不同时间点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大鼠介入电针治疗来观察大鼠记忆功能改变,脑神经元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其机理及最佳介入时间范围。 方法: 将196只SD大鼠经适应性喂养随机分为实验一84只,实验二112只。实验一采取随机编号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6只,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电针3组均18只;实验二同理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8只,模型组、电针1组、2组、3组各24只。采用自由落体方法制造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模型(空白组、假手术组不打击),电针1组于造模后4h立即电针治疗,电针2组于造模后3d介入治疗,电针3组于造模后7d介入治疗,电针组均取水沟、百会、内关(右)、足三里(右)穴,其中百会、水沟为一组带电、内关、足三里为一组带电。实验一:(1)分别在造模后3、7、10、14d进行水迷宫实验;(2)于造模后3、7、14d后分别取大鼠患侧(左)脑组织进行HE病理切片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切片形态学改变,并采取Tunel法检测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实验二:采取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FoxO3a、Bim的表达。 结果: 1.水迷宫:电针1组寻找隐匿平台优于电针2组,电针2组优于电针3组,且三组电针治疗组均比模型组效果好(P<0.01),至14d逐渐接近空白组和假手术组。 2.H&E染色病理切片: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完整,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模型组损伤区域出现坏死的空洞区,该区有大量红细胞及周围有炎性细胞暴露,胞核固缩、变形且深染。电针治疗组坏死范围较模型组明显缩小,且红细胞与炎性细胞数明显降低,细胞形态逐渐趋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电针1组的恢复比电针2组明显,电针2组优于电针3组。 3.Tunel法染色: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可见为数不多的凋亡细胞。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TBI后即有神经细胞凋亡的增长,3d内开始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7d时仍有小幅度增长,7d后开始下降,14d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电针3组增幅大于电针2组,电针2组大于电针1组。 4.免疫荧光、Western blot:与Tunel法检测到损伤脑组织中细胞凋亡具有相关性,模型组脑组织中FoxO3a、Bim的表达在术后3d、7d有两个高峰,7d开始回落,14d渐渐趋于正常水平。这与颅脑损伤后3d、7d细胞凋亡情况最严重是相一致的。电针1组在损伤后3d、7d、14d FoxO3a、Bim的表达含量依次低于电针2组、电针3组及模型组对照组。 结论: 1.早期电针治疗可改善TBI大鼠记忆功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2.早期电针治疗可降低TBI大鼠脑组织内FoxO3a、Bim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