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损伤伴随着运动员发展的整个过程,原因在于竞技训练的身体观,是对身体生物极限的不断挖掘和挑战。虽然当前人们从多个角度给予了运动损伤研究和分析,但是到目前为止,运动损伤仍然困扰着运动员的训练。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运动损伤更易发生。随着训练方法和理念的更新,运动损伤有所减少,但由于运动损伤发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等特点,致使运动损伤还时有发生,通过厘清青少年运动员在运动中的损伤风险因素可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以陕西省青少年体校(以下简称:少体校)14-16岁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风险因素为研究对象,以运动员、教练员、队医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引入“风险理论”对运动损伤问题进行探讨:首先,以运动损伤风险为切入点,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运动损伤风险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运用调查所得数据,对少体校运动员损伤现状进行展现与分析;再次,在之前的基础上,对运动损伤风险因素进行厘清,构建了运动损伤风险因素模型;最后,结合损伤现状与风险因素的分析,对青少年运动损伤风险提出相关规避措施。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青少年运动员每年人均损伤次数达到3.49次,其损伤部位以脊柱、下肢为主;损伤等级与损伤重复性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2、在有接触性项目与非接触性项目中,青少年运动员身体部位损伤严重性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以急性损伤类型为主;损伤时段涵盖入训1-3个月,3-12个月,5-6年,等多个时间段;损伤情境包括“训练、比赛、日常生活”三部分;4、运动损伤风险因素包括:身体发展因素、心理因素、比赛训练因素、比赛训练环境因素(含设备、服装)、外界社会因素、日常生活因素、内部管理因素、其他因素等八个部分;基于冰山模型的基础,提出了运动损伤风险因素模型。将损伤风险因素分为三个层次,即显性因素、中性因素、隐性因素,将风险因素进行逐层分析;5、损伤风险因素尤以潜在性、损害性、多维性、交互性等特点较为突出;在运动损伤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规避措施:第一,思想层面:树立运动损伤风险规避的整体意识;第二,制度层面:建立运动损伤风险的管理制度、提升运动员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社会支持面;第三,执行层面:引进防护性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运动进行风险筛查、建立运动员损伤风险的预防档案卡及预警机制、加强队医及体能训练师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