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指数基金作为证券投资基金中最活跃、最有朝气的一个分支,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与偏爱。指数基金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从简易到复合的过程。截止到2014年11月底,我国证券市场上共推出395只开放式指数基金,这表明指数基金已经逐步渗透进了A股市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我国指数基金之间业绩表现的差异并不是非常明显,加之中国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指数基金的价格并不能反映全部的市场信息,那么如何选择投资对象,怎样评价基金的优劣,这就成为了广大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基金管理公司、评级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意义正是在于通过对指数基金进行科学、系统的业绩评价,从而帮助投资者合理化投资,为基金管理公司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指数基金各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从相关理论上对指数基金进行了梳理,从概念上进行了界定,从历程与发展上进行了脉络分析与现状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需要通过实证检验才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实证选取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这7年的开放式指数基金为研究对象,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及Excel操作工具对国泰安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了处理与筛选,通过对跟踪误差、收益模型及选股择时能力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开放式指数基金的运作进行综合性地评价。并且,在得到各阶段指数基金表现后,本文建立起了长时间跨度的基金持续性研究,采用横截面回归法、双向表法对指数基金的业绩是否具有历史可参照性作出了检验。接着,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对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总结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得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1)在相关系数实证中,完全复制型基金要比指数增强型相关系数更高。指数基金在市场趋势明显时的跟踪水平要优于市场震荡时的情形。(2)在跟踪误差实证中,指数增强型基金的跟踪误差平均值大于完全复制型。大部分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超过了其在招募说明书上规定的阙值,说明我国开放式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基本上未达到既定标准。(3)在收益模型的实证中,在市场行情上涨时,完全复制型基金的表现不如指数增强型基金,在市场下跌和震荡市中则相反,一系列主动补救措施的作用有限。并且发现,牛市时则是以较高的风险伴随着较高的收益水平。(4)在选股择时模型的实证中,发现我国大部分开放式指数基金不具有明显的选股择时能力。(5)在业绩持续性的实证中,我国开放式指数基金在长期不具有持续性,只在个别一、两年内具有一定的持续性。(6)在影响基金业绩的实证中,我国指数基金投资绩效与自身结构性、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基金自身、规模和资本市场的承载力主要影响基金业绩,其中规模和资本市场的承载力具有滞后性。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特殊的市场状况,对投资者、管理公司和监管机构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1)规范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减少内幕消息带来的不利影响,严格审核机构投资者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机构的投资意图、投资方向。(2)监管部门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加强中小企业信息披露。(3)基金行业利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法制建设,严厉防投机行为和暗箱操作,从而根治市场缺陷,加速证券市场成熟发展。(4)建立适合自己的标准化指数基金评价体系,从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对象等方面形成规范化流程定期披露,将指数基金的收益发挥到最大。(5)提高创新能力,创努力研发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6)成立独立、专业的评级机构,利用专家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财务能力进行判断,利用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对指数基金的业绩进行评定。(7)增强基金管理人自身专业素养,培养对市场的敏感性,不虚假宣传所管理的产品。同时,指数基金投资者需要理性地认清指数基金中存在的风险,注重投资的多样化,合理运用基金的历史数据,选择规模为大中型的指数基金,并且及时关注市场利率的调整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