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易患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全世界诊断新发病例约140万,在我国大中城市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目前虽然乳腺癌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由于耐药的出现,复发和转移的乳腺癌最终难以治疗,因此乳腺癌仍是现今女性的主要死因。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是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癌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几乎所有病人最终都会出现继发耐药。肿瘤获得性耐药是导致内分泌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虽然先后研发出多种耐药逆转剂,但均未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耐药机制,以寻求高效、低毒的逆转内分泌耐药的药物及方案。目的:本实验的主要是研究依西美坦和低剂量甲氨蝶呤对乳腺癌MCF-7/EXE细胞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研究依西美坦、甲氨蝶呤单药或两药联合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使用生物学软件Calcusyn计算CI的方法,研究这两种药物体外是否有协同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依西美坦、低剂量甲氨蝶呤单药及联合对乳腺癌MCF-7/EXE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荧光染色观察依西美坦、低剂量甲氨蝶呤单药及联合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依西美坦、低剂量甲氨蝶呤单药或联合对乳腺癌MCF-7/EXE细胞P-AKT,COX-2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与依西美坦和低剂量甲氨蝶呤单药相比,联合用药能显着降低乳腺癌MCF-7/EXE细胞的增殖能力(CI﹤1)。此外,依西美坦和低剂量甲氨蝶呤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抗增殖作用,能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和对COX-2和Bcl-2的表达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依西美坦联合低剂量甲氨蝶呤对人乳腺癌MCF-7/EXE细胞作用72h可产生协同抑制效应(CI<1),推测其机制可能依西美坦联合甲氨蝶呤可阻滞乳腺癌MCF-7/EXE细胞周期于S期和下调Bcl-2及COX-2的表达有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依西美坦联合低剂量甲氨蝶呤可能会成为治疗雌激素依赖型乳腺癌AIs耐药的一个有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