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对淋巴瘤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恶性淋巴瘤患者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及群组差异,调查恶性淋巴瘤患者情绪、行为、睡眠等相关变量以探索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实施以催眠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方案,检验催眠疗法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积极心理品质与免疫功能的效用。方法:本研究包含两项研究。研究一:调查研究。对符合要求的145名淋巴瘤患者测查自编人口学问卷、Herth希望量表(HHI)、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患者抑郁自评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TCSQ)、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析其积极心理品质群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二:干预研究。筛选符合要求的60名淋巴瘤患者,采取开放化随机原则进行分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接受以催眠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此外,两组患者不接受其他处理。运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统计,探讨以催眠为主的心理干预对淋巴瘤患者积极心理品质、负性情绪、行为方式、睡眠质量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1.调查研究结果:(1)恶性淋巴瘤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的部分维度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影响、家庭支持程度、病程、分期等特征上表现出显著差异。(2)抑郁和焦虑与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淋巴瘤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与淋巴瘤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总体与希望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社交回避与苦恼与淋巴瘤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呈显著负相关。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与淋巴瘤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呈显著负相关。(3)淋巴瘤患者希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积极应对、社交回避、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年龄、习惯性睡眠效率。以上因素能够解释淋巴瘤患者希望水平的变异的43.7%。淋巴瘤患者总体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主观睡眠质量、消极应对、社交回避、使用睡眠药物、分期、社交焦虑、睡眠持续性。以上因素能够解释淋巴瘤患者总体幸福感变异的57.2%。2.心理干预研究结果:心理干预前后,淋巴瘤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应对方式出现明显积极应对倾向,社交回避与苦恼得到显著改善,睡眠质量部分因子得到显著改善,免疫功能中多数免疫细胞水平在化疗中持平。结论:淋巴瘤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主要受心理社会因素、睡眠质量、疾病相关因素影响,较少受人口学特征的影响。以催眠为主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淋巴瘤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改善负面情绪、应对方式、睡眠质量,且对化疗中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正>人民团体的概念和组织形式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公布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施行细则》中关于人民团体的最早的权威表述为:"系指从事广泛群众性社会活动的社会团体
幼儿园中层管理者作为幼儿园管理的中枢,是幼儿园的关键人物,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其专业素质特别是岗位胜任力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北京市29名幼
学习成果是连接博洛尼亚进程行动路线的纽带,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基本构件。学习成果的应用引导了教学范式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学习成果夯实了博洛尼亚进程
《民法总则》同时规定了虚假表示与恶意串通,一新一旧,前者并没有取代后者。二者均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原因,但法理基础并不一样。在虚假表示场合,法律之所以使民事法律行为
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经济快速发展等原因,导致我国对石油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寻找合适的石油替代能源是我国摆脱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主要
近年来职业院校经过不断洗牌与整合,很多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近万人,应届新生入学达到数千人。"平安校园"这个话题日益受到各界重视。然而当前安全教育工作也正是管理中职新生的
旅美华人袁劲梅的小说致力于考察中西两种文化,并触及中国自身传统与现代转换的深刻命题。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中,作为哲学教授的袁劲梅以融入美国社会后的从容心境和偏激态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积水的易患因素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破裂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的24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给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和危机,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进行危机管理,事关企业的存亡。沟通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危机沟通在危机管理中
本文基于一项对13个村庄社会信任情况的调查,采用问卷抽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社会信任危机大背景下的四个生长点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转变传统信任模式,构建新型社会信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