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快节奏、高压力、碎片化的日常生活损害着人的身心健康,工具理性导致人的异化,大众传播指向零散化、单向度的人。生活在这一社会环境下,人们需要放松,需要宣泄,需要在非功利的交往和群体活动中恢复人的本真。节庆是能够满足此类需求的重要载体。它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情感宣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交往以及增强群体归属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在节庆活动中,狂欢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途径,它是人类体验生命自由与快乐的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是对感性快乐、人性自由的肯定。它在巴西狂欢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西班牙西红柿节以及中国古代的元宵节、现代的青岛啤酒节和傣族的泼水节等古今中外成功节庆活动中都有体现。本文以节庆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节庆狂欢的群体沟通特征,即:场域化的沟通环境、平等化的对话关系、仪式化的传播形式、即时性的互动反馈以及非功利性的传播目的;同时借用阈限理论,对节庆狂欢的特殊体验和功能开展深入剖析,揭示节庆何以满足人的非理性狂欢需要的内在机制:节庆世界是一个区别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相对独立的系统,是从日常生活世界剥离出来的一个“非常”时空,也就是特纳等人所说的“阈限”状态。在这一阈限区域内,人们可以参与并沉浸到非日常性的活动之中,获得暂时性脱离日常时间和空间的独特体验,如感受集体狂欢的自由和快乐,释放和宣泄平日累积的烦恼和压力,颠覆和超越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压抑,“成为人”即回归真实的自我,实现平等、自然、亲昵的人际交往等。当这种阈限体验结束之后,人们将以全新的心态重新回归日常生活,而社会结构也变得更加成熟稳定。在这里,形式上表现为非理性状态的狂欢,事实上具有建设性的理性价值,节庆狂欢实际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调节机制,一种给生命以尊重、为生活赋予意义的机制。最后,结合我国的特定语境和实际情况,探讨狂欢对于我国节庆的适用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