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构成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处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而大众的信仰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些年来,学术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大众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通过对这些调查调研结果的汇总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危机。学术界普遍认为信仰危机是信仰保持的失败,一方面是对既有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抛弃,另一方面是新信仰体系尚未确立。信仰危机正是对这种旧信仰体系解体、新信仰体系尚未建立的过渡状态的一种反映,是特指在某一时期某一种信仰的危机。当前我国的信仰危机就突出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时代和现实的挑战下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和凝聚力,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迷茫、困惑,甚至怀疑、动摇,直至放弃原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处于信仰迷失状态的人们,找不到精神寄托,迷失了精神家园,过着没有信仰或信仰对象不明确的生活。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放弃的人们,伴随着大众信仰对象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的趋势,转而信奉宗教、权力、金钱、迷信等以寻求精神慰藉。随着拜金崇权日益凸显、宗教信仰逐渐趋热、封建迷信日渐泛滥的趋势,大众的信仰对象日益多元,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在这场危机中,一部分人仍然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一部分人还处在游离徘徊中,正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一部分人彻底投向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世界。也正是后两部分人的比例正在逐渐扩大,才使得当前的信仰危机不容忽视。从根源上来看,信仰危机的发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矛盾累积作用的综合影响。而分析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发生,要结合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具体的社会现实状况,并且要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将这一问题置于广阔的世界背景中去考察。从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重创下遭受了极大的挫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借机向世界兜售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得各种文化思潮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相继涌入、相互碰撞,这必然地引起我国大众的思想变化。另一方面,当代信仰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信仰终极意义弱化、信仰多元化和功利化等信仰危机的特征。与世界各国处于同一时空下的当代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具有世界性信仰危机趋势的影响。从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来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时期,变幻莫测的现实生活势必引起大众精神生活的浮躁和迷茫。具体来看,在经济层面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在政治层面受到改革政策不配套的影响,在文化层面受到多元文化的碰撞,在社会层面受到大众传媒的误导。从历史惯性的反作用来看,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发生受到传统民间信仰、“左”倾错误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起伏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的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存在一定的误区,表现在僵化片面地解读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封闭偏颇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不佳,大部分受教育者得不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对当前的教育方式普遍感到不满意,使马克思主义教育出现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面对当前不容忽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我们应该对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绝不能因为危机的出现而害怕甚至产生恐慌,同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走出危机的困境。这就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前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必要的思考,在全社会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它是建立在可信基础上的确信,具有实践性、现实性、崇高性和健全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团结和凝聚作用,并且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而基于对信仰需求的本性,转型期的大众需要信仰的支撑。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具有的人文关怀精神能够为身处迷茫、困惑的大众提供精神的支撑、心灵的寄托。因此,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必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思路,即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彰显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