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部MRI影像表现的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脑部MRI影像表现;通过随访观察病例临床进展情况,对其中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病例的脑部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能够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的早期MRI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6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的脑部MRI影像及临床资料,同时取MRI影像表现正常的5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的脑部MRI资料为正常对照组。每一例受试者均进行MRIT1WI、T2WI、T2FLAIR及DWI扫描,并对每一例进行对称性的皮质区(双侧额叶、顶叶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双侧侧脑室体旁、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后角)、苍白球区的平均ADC值的测量。本组所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命名为急性CO中毒组,并按照中毒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根据MRI图像有无异常信号改变情况,分为信号异常组和信号正常组;根据病例随访临床进展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情况,分为迟发性脑病组和非迟发性脑病组。急性CO中毒组与正常对照组、信号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信号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信号异常组与信号正常组、迟发性脑病组与非迟发性脑病组间相同部位的平均ADC值之间的比较都采用独立样本双侧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本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中,轻度中毒20例、中度中毒27例、重度中毒14例。23例(37.7%,轻度20例、中度3例)MRI图像上未见确切异常信号改变;38例(62.3%,中度24例、重度14例)MRI图像上有异常信号改变,其中21例(34.4%)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异常信号,13例(21.3%)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区异常信号,4例(6.6%)表现为大脑皮质受累。脑部MRI图像信号异常最常见于中度和重度中毒病例,异常信号多出现于苍白球区和脑白质区。MRI信号改变特点:25例T1WI呈低信号,T2WI、T2FLAIR、DWI呈高信号;13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T2FLAIR、DWI呈稍高信号;23例T1WI、T2WI、T2FLAIR、DWI未见确切信号异常改变。ADC值分析:正常对照组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苍白球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55±0.062 )×10-3、(0.745±0.026)×10-3、(0.775±0.031)×10-3、(0.764±0.015)×10-3 mm2/s。急性CO中毒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相同部位的平均ADC值比较: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苍白球区有统计学差异,急性CO中毒组的平均ADC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急性CO中毒组各部位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15±0.070)×10-3、(0.721±0.046)×10-3、(0.743±0.043)×10-3、(0.747±0.351)×10-3 mm2/s,t值分别为3.126、3.338、4.459、3.159,p<0.05]。信号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相同部位的平均ADC值比较: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苍白球区均有统计学差异,信号异常组的平均ADC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信号异常组各部位的平均ADC值分别为( 1.115±0.079 )×10-3、(0.716±0.056)×10-3、(0.735±0.053)×10-3、(0.742±0.041)×10-3 mm2/s,t值分别为2.695、3.247、4.494、3.528,p<0.05]。信号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相同部位的平均ADC值比较: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有统计学差异,信号正常组的平均ADC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苍白球区无统计学差异[信号正常组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16±0.056)×10-3、(0.728±0.023)×10-3、(0.756±0.013)×10-3 mm2/s,t值分别为2.558、2.691、2.914,p<0.05;苍白球区的平均ADC值为(0.756±0.022)×10-3 mm2/s,t值为1.905,p>0.05]。信号异常组与信号正常组间相同部位的平均ADC值比较: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苍白球区的平均ADC值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80、-0.965、-1.842、-1.488,p>0.05),但根据异常信号改变的部位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苍白球区分别进行单独统计分析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平均ADC值都较信号正常组明显减低。19例(31.1%)急性CO中毒病例发生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在发生迟发脑病的病例,异常信号改变区域为大脑皮质区4例、脑白质区7例、苍白球区8例;在所有急性CO中毒病例信号改变相同的区域中,大脑皮质区、脑白质区、苍白球区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00%、53.8%、38.1%。迟发性脑病组与非迟发性脑病组间相同部位的平均ADC值比较: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有统计学意义,迟发性脑病组的平均ADC值较非迟发性脑病组减低更加明显;皮质区、苍白球区无统计学意义[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的平均ADC值:迟发性脑病组分别为(0.703±0.065)×10-3、(0.719±0.068)×10-3 mm2/s;非迟发性脑病组分别为(0.729±0.036)×10-3、(0.754±0.019)×10-3 mm2/s,t值分别为-2.113、-3.057,p<0.05;皮质区、苍白球区的平均ADC值:迟发性脑病组分别为(1.097±0.087)×10-3、(0.747±0.043)×10-3 mm2/s;非迟发性脑病组分别为(1.124±0.061)×10-3、(0.748±0.032)×10-3 mm2/s,t值分别为-1.416、-0.125,p>0.05]。结论:根据本组61例急性CO中毒病例的脑部MRI图像,可将急性CO中毒的脑部MRI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未见确切异常改变型;②双侧苍白球受累型;③脑白质受累型;④脑皮质受累型。临床症状较重的病例在MRI图像上越容易出现异常信号,其中以双侧苍白球及脑白质受累最为常见。对有临床症状而常规MRI图像上无确切异常信号改变的患者,ADC值是诊断急性CO中毒的一个较为敏感指标,ADC值的测量是量化中毒程度的一种方法,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参考。脑白质广泛受累和大脑皮质受累的病例,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几率增高。临床症状较重、MRI图像表现异常、ADC值明显下降的病例,强烈提示临床存在发生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可能。